第十六章 退守
r />   这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接下来淮军弩炮继续向外延伸,再攻其更下一级的指挥支脉。

  仅仅是不到盏茶时分,整个蔡国国师就彻底乱了起来,所有各级将官、武士皆陷入了恐慌…谁也不知淮上军下一击会攻在哪,会否将自己连同周围一群人击杀,这个营寨内好像哪里都不安全了。

  好在吴氏三人保持着清醒,知道淮上军弩炮射程顶天也就三里,且越远弩炮威能就越弱,便在将婴子送至安全距离,又安排了吴正德后,亲自上阵指挥,这样又将混乱稍稍恢复。

  接下来,蔡国国师营中局面就成了王越制造混乱与吴氏国师指挥系统的对抗。

  对于王越而言,隔着里许外只须冲着营中指挥者,又或大片武士、武卒汇集的区域轻松轰击就可。

  吴氏国师却得在此混乱状态下,将所有人先撤至更远安全区域,还须组织整个军队撤离事宜,一个更要命的问题是兵家术中指挥相关的力量被王越盯着并随时压制,使得他们无法像在对阵其他军队那般拥有直接消耗兵力进行心灵引导指挥优势,通信又回到了基本靠吼的时代,也亏得他们是超阶武士,指挥系统各级将官也是武士,都是大嗓门,不然这只军队可真的就要完了。

  饶是如此,在此过程中,几乎每隔十几个呼吸,都有数以百计的武士、武卒为弩炮散弹击杀,等到吴氏诸人将事情安排妥当,吴定国大致感知了下,在淮上军这一轮攻势中,国师的武士、武卒之死伤竟高达七八千,武士比例竟是颇高,达到了两百以上之数,这样的损失,于国师新军成军以来,简直是前所未有,直叫他欲哭无泪。

  此处槐下城外之蔡国军营,吴氏与尚氏之军各据一半,吴氏统领国师之大营发生这等大事,吴凤岐和尚文等人当然知道,没什么说的,看到此等情况,他们也不想在自己营中重演一回。

  当国师营中稍稍安定,他们连撤离都快准备的差不多。

  王越若想再寻个高点轰他们一把看样子是没机会了。

  不久后,蔡国大营在未破的情况下,两只主力主动撤离。

  因有着吴氏马军对侧翼、后路的威胁,加之一场大战下来,天色渐晚,淮上军此次出击又是轻车简行,未携过多粮草,王越也便未追击,只开进了一只万人队进入国师大营为他弩炮轰击区域。

  这当然是收拾战场了。

  尚氏军撤离准备相对充分,能带走的都带走了。

  吴氏统领的国师为弩炮轰击威胁,随时都面临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大片的营地诸多物事是没法带走的。

  将这些做完,王越先对整个战事进行统计。

  此战淮上军与蔡国一方并未接阵,仅靠弩炮杀人,己方无甚损失,战果却是无比丰厚。

  他直接提取记忆初步计算,蔡国一方尚氏和蔡国国师两军加起来死伤近三万,可称得上惨重,想必此战过后士气也会低到无以复加之态。

  战利品么?当然十分丰厚了。

  先是尚氏兵车那只精锐之军,因是精锐,尚氏在他们身上所下本钱是极厚的,其死伤近半,淮上军打扫战场可是得到了大量装备,虽许多为碎石击坏、击损,但是有工匠修修补补,还是可用。

  这可是很大一笔收入。

  往后吴氏国师走的匆忙,留给淮上军的各色战利却也是不少。

  仔细算起来,淮上五国国君、大夫们为了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