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着急上火
�于没有选择,美国人也不是善男信女,必然会借着这个机会宰一刀的。
丘吉尔可不想被宰,所以他选择的力度是恰到好处的,呃,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恰到好处的。冰岛是冰岛,苏联是苏联,虽然现在冰岛是苏联的小弟,但冰岛毕竟是个很弱小的小弟,不属于苏联最核心的势力范围。不像东欧那嘎达,只要英国一有动作苏联就会高度警惕,所以敲打冰岛不会导致英国和苏联完全翻脸。
至少丘吉尔认为如果苏联领导人稍有点常识,就不会在冰岛问题上投入太多的筹码,因为这不合算嘛!
你看看,丘吉尔还真是一只老狐狸,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将分寸拿捏得刚刚好,真心是进退有余。只不过让老狐狸意外的是,他碰上了另一只不按套路出牌的小狐狸。李晓峰一上来就完全超出了丘吉尔的预料,让老狐狸开始犹豫,开始自我怀疑了。
“对付英国人不能太客气,它现在就是一个破落户,又想维持体面又没有倾尽全力投入的勇气,在每一个问题上都必须精打细算,只要我们表现出超出他们承受的力量,他们的就会受惊,就会手足无措!就会从新开始考虑划得来还是划不来这个问题了!”
其实想想也是,此时英国人才是一屁股都是屎,也就是英苏关系没有完全破裂,否则英国人的糟点那实在太多了,从亚洲到欧洲海量的殖民地就意味着海量的糟点,苏联真要是有心坑英国人,那实在是太容易了。
对于此时的大英帝国来说,维持现状比什么都重要,真要是闹将起来,光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就足够他们喝一壶的。
所以当苏联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维护冰岛的决心之后,英国人就必须多掂量一二了。真要是激怒了北极熊来个破罐破摔,这种后果大英帝国实在是无法承担。
于是乎丘胖子的态度一下子就摇摆了起来,这时候哪怕是有美国的的支持,他也不敢胡来了。相反他思量得更多的是:难道这一次在冰岛发力确实太重了?
李晓峰的策略起了作用,他没有像斯维尔德洛夫一样急吼吼的去报复,在其他的地方像英国人一条搞事,那就正好符合英国人的预期,等于是跟着英国人的节奏走了。相反,他不急于报复,反而是抓住丰收号事件有利于己方的因素施加压力,规规矩矩的找你英国人讨一个说法。你如果不给个说法,那么也就别怪我不给面子了。
如此一来,英国人就必须跟着他的节奏走了,整个事件也就限定在丰收号冲突的条条框框之中。在这个范围内,就算有美国的支持,英国人能掀起多大的浪头?
无奈之下,丘吉尔只能重新委派了一名联络官前往冰岛同苏联谈判,并又一次扮演苦情戏:“看见没有,俺们大英帝国多克制,被苏联人无理打脸了,我们依然试图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你看看北极熊,多没风度,多下三滥。”
反正丘吉尔试图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借此来给苏联施加压力,只不过让他想不到的是,他这边刚刚吧啦吧啦的秀演技,苏联和冰岛那边就直接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邀请各国记者看了一段录像。
什么录像呢?就是2135号上拍摄的事件的经过。这里就不得不佩服李晓峰的先见之明了,他早就知道国际纠纷中光打嘴炮那太无力了,尤其是国际舆论的大头还掌握在英美手中的时候,想要打赢这种嘴炮不要太难。所以他是要求一切以证据说话,给冲突易发区域的边防和警备力量配属了便携式的摄像机。比如2135号每一次进行海上执法时都会开启摄像机进行录影。
这一招还确实好用。比如这一次丰收号事件,英国就坚决不承认丰收号是武装舰艇,始终强调丰收号仅仅是一艘�
丘吉尔可不想被宰,所以他选择的力度是恰到好处的,呃,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恰到好处的。冰岛是冰岛,苏联是苏联,虽然现在冰岛是苏联的小弟,但冰岛毕竟是个很弱小的小弟,不属于苏联最核心的势力范围。不像东欧那嘎达,只要英国一有动作苏联就会高度警惕,所以敲打冰岛不会导致英国和苏联完全翻脸。
至少丘吉尔认为如果苏联领导人稍有点常识,就不会在冰岛问题上投入太多的筹码,因为这不合算嘛!
你看看,丘吉尔还真是一只老狐狸,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将分寸拿捏得刚刚好,真心是进退有余。只不过让老狐狸意外的是,他碰上了另一只不按套路出牌的小狐狸。李晓峰一上来就完全超出了丘吉尔的预料,让老狐狸开始犹豫,开始自我怀疑了。
“对付英国人不能太客气,它现在就是一个破落户,又想维持体面又没有倾尽全力投入的勇气,在每一个问题上都必须精打细算,只要我们表现出超出他们承受的力量,他们的就会受惊,就会手足无措!就会从新开始考虑划得来还是划不来这个问题了!”
其实想想也是,此时英国人才是一屁股都是屎,也就是英苏关系没有完全破裂,否则英国人的糟点那实在太多了,从亚洲到欧洲海量的殖民地就意味着海量的糟点,苏联真要是有心坑英国人,那实在是太容易了。
对于此时的大英帝国来说,维持现状比什么都重要,真要是闹将起来,光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就足够他们喝一壶的。
所以当苏联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维护冰岛的决心之后,英国人就必须多掂量一二了。真要是激怒了北极熊来个破罐破摔,这种后果大英帝国实在是无法承担。
于是乎丘胖子的态度一下子就摇摆了起来,这时候哪怕是有美国的的支持,他也不敢胡来了。相反他思量得更多的是:难道这一次在冰岛发力确实太重了?
李晓峰的策略起了作用,他没有像斯维尔德洛夫一样急吼吼的去报复,在其他的地方像英国人一条搞事,那就正好符合英国人的预期,等于是跟着英国人的节奏走了。相反,他不急于报复,反而是抓住丰收号事件有利于己方的因素施加压力,规规矩矩的找你英国人讨一个说法。你如果不给个说法,那么也就别怪我不给面子了。
如此一来,英国人就必须跟着他的节奏走了,整个事件也就限定在丰收号冲突的条条框框之中。在这个范围内,就算有美国的支持,英国人能掀起多大的浪头?
无奈之下,丘吉尔只能重新委派了一名联络官前往冰岛同苏联谈判,并又一次扮演苦情戏:“看见没有,俺们大英帝国多克制,被苏联人无理打脸了,我们依然试图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你看看北极熊,多没风度,多下三滥。”
反正丘吉尔试图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借此来给苏联施加压力,只不过让他想不到的是,他这边刚刚吧啦吧啦的秀演技,苏联和冰岛那边就直接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邀请各国记者看了一段录像。
什么录像呢?就是2135号上拍摄的事件的经过。这里就不得不佩服李晓峰的先见之明了,他早就知道国际纠纷中光打嘴炮那太无力了,尤其是国际舆论的大头还掌握在英美手中的时候,想要打赢这种嘴炮不要太难。所以他是要求一切以证据说话,给冲突易发区域的边防和警备力量配属了便携式的摄像机。比如2135号每一次进行海上执法时都会开启摄像机进行录影。
这一招还确实好用。比如这一次丰收号事件,英国就坚决不承认丰收号是武装舰艇,始终强调丰收号仅仅是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