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部分阅读
��书,书一入手便是一愣。非是别的缘故,而是这书的材质确实林如海不曾见过的。彼时虽然纸张种类很多,但有名的纸又有几种是林如海的探花郎未曾见过的?可手上这个书的纸张确实太过奇怪,书封厚而韧,上面的字画像是印上的,却没一点凹凸,表面光洁如玉,摸上去竟也是如看上去一般光洁,甚至有些滑手。只见书封上一仕女立于缤纷落花之中…
…面目不甚分明,画画的恐怕也不是什么大家,只是印的甚是精妙,竟如新作的画一般清楚。可不知怎的,明明只是一张画的不怎么样的仕女图,林如海一见这图,便觉得心跳如鼓,只觉得口干眼涩,恍惚中只觉得那面目不甚清楚的仕女竟变了夫人贾敏年轻时的模样,又像是长大了的黛玉,耳边嗡嗡作响,手颤个不停却说不出话来。
慧明这下子可吓得不轻,慌的上前扶住林如海,退了几步坐在椅子上,脱口大骂“该死的和尚,拿了什么害人的东西,让我拿了这妖书出去,教人锁了他去官府!”
“住口!”林如海强自镇定下来,挥手让慧明站到一旁,觉得眼前没那么晃了,重又细细看那书封,看那仕女的面目确是不甚清楚,可却莫名的觉得这画的恐怕像极了长大了的女儿。又看见那仕女旁是几个写的甚是规整却无半点风骨可言的大字《红楼梦》,忽想起方才慧明说的那和尚说到女儿的事,再见这三个字中的一个“梦”字,更是分外觉得不详。伸手随便一展,入手只觉得又细又韧,从未见过细密还能这么硬挺的纸张,随手一翻,便翻过了大半本,随便往书上一瞄,只觉得心神激荡,差点直接晕过去,那页是密密的许多字,比平日里的书字要小多了,却有几个字分外分明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作者有话要说:注1:关于林如海的官职。原文说“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巡盐御史一职,只有明清两代存在过。明朝有巡盐御史一职,但只是七品的小官,而兰台寺是御史台,兰台寺大夫其实也就是御史大夫,这是真正的高官,一般是二品或者三品。而把这样的高官点去做七品的小官是不大可能的。又有清早期巡盐御史一职,不定品,由一,二品高官兼任,而任期只有一年,这是有效防止在这个油水丰厚的位置上贪污受贿的好办法。所以我觉得林如海的官职用这个解释这就比较合理了,但是也不能硬套清朝,因为清朝是没有兰台寺大夫这个官名的,而原文也没有提到林如海任期一年满了然后就不再兼任了,很明显他没有回京接着做他的兰台寺大夫。所以只能说曹雪芹是综合了自己的时代造出个大杂烩,反正也是架空,非照着某个朝代生搬硬套本就是笑话,这里我改动了下,兰台寺大夫算是三品好了,而巡盐御史一职虽可是兼任的,但也不限一年,反正由高官兼任这一点本身也就对廉洁性有了一定保证了,就按当时的官员考评,三年一考,一期可以任三年,而由于职位特殊性,一般不连任。
☆、第二章
已经过了小半个时辰,林如海一直在翻看着那本书,脸色不似一开始那般灰败,却依然很不好看,他忽然抬头看了看天色,低声说“慧明,叫那和尚进来。”
慧明觑见林如海虽脸色不好,神色却还正常,便轻手轻脚退了出去,又觉得不太放心,便求了院里的一个丫头去请孟姨娘来照看。
孟姨娘本已卸了钗环,一听得老爷身体不适,胡乱梳了头发便赶去书房。也顾不得叫人通报,直接便走了进来,却正看到林如海扶着椅子扶手摇摇欲坠的模样。
“老爷”孟姨娘大惊失色,急忙扶着林如海缓缓坐下,却忽然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别,别急啊,那后四十回是别�
…面目不甚分明,画画的恐怕也不是什么大家,只是印的甚是精妙,竟如新作的画一般清楚。可不知怎的,明明只是一张画的不怎么样的仕女图,林如海一见这图,便觉得心跳如鼓,只觉得口干眼涩,恍惚中只觉得那面目不甚清楚的仕女竟变了夫人贾敏年轻时的模样,又像是长大了的黛玉,耳边嗡嗡作响,手颤个不停却说不出话来。
慧明这下子可吓得不轻,慌的上前扶住林如海,退了几步坐在椅子上,脱口大骂“该死的和尚,拿了什么害人的东西,让我拿了这妖书出去,教人锁了他去官府!”
“住口!”林如海强自镇定下来,挥手让慧明站到一旁,觉得眼前没那么晃了,重又细细看那书封,看那仕女的面目确是不甚清楚,可却莫名的觉得这画的恐怕像极了长大了的女儿。又看见那仕女旁是几个写的甚是规整却无半点风骨可言的大字《红楼梦》,忽想起方才慧明说的那和尚说到女儿的事,再见这三个字中的一个“梦”字,更是分外觉得不详。伸手随便一展,入手只觉得又细又韧,从未见过细密还能这么硬挺的纸张,随手一翻,便翻过了大半本,随便往书上一瞄,只觉得心神激荡,差点直接晕过去,那页是密密的许多字,比平日里的书字要小多了,却有几个字分外分明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作者有话要说:注1:关于林如海的官职。原文说“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巡盐御史一职,只有明清两代存在过。明朝有巡盐御史一职,但只是七品的小官,而兰台寺是御史台,兰台寺大夫其实也就是御史大夫,这是真正的高官,一般是二品或者三品。而把这样的高官点去做七品的小官是不大可能的。又有清早期巡盐御史一职,不定品,由一,二品高官兼任,而任期只有一年,这是有效防止在这个油水丰厚的位置上贪污受贿的好办法。所以我觉得林如海的官职用这个解释这就比较合理了,但是也不能硬套清朝,因为清朝是没有兰台寺大夫这个官名的,而原文也没有提到林如海任期一年满了然后就不再兼任了,很明显他没有回京接着做他的兰台寺大夫。所以只能说曹雪芹是综合了自己的时代造出个大杂烩,反正也是架空,非照着某个朝代生搬硬套本就是笑话,这里我改动了下,兰台寺大夫算是三品好了,而巡盐御史一职虽可是兼任的,但也不限一年,反正由高官兼任这一点本身也就对廉洁性有了一定保证了,就按当时的官员考评,三年一考,一期可以任三年,而由于职位特殊性,一般不连任。
☆、第二章
已经过了小半个时辰,林如海一直在翻看着那本书,脸色不似一开始那般灰败,却依然很不好看,他忽然抬头看了看天色,低声说“慧明,叫那和尚进来。”
慧明觑见林如海虽脸色不好,神色却还正常,便轻手轻脚退了出去,又觉得不太放心,便求了院里的一个丫头去请孟姨娘来照看。
孟姨娘本已卸了钗环,一听得老爷身体不适,胡乱梳了头发便赶去书房。也顾不得叫人通报,直接便走了进来,却正看到林如海扶着椅子扶手摇摇欲坠的模样。
“老爷”孟姨娘大惊失色,急忙扶着林如海缓缓坐下,却忽然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别,别急啊,那后四十回是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