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治国之本
r />   西汉灭亡后,可还有那个朝代敢用三十税一征税?

  十五税一都是爱民如子了!

  想着这些,燕弘也在心里感慨了一声。

  秦人创造和完善的那些制度,无比接近近现代国家的体制。

  可惜了。因为太先进了,所以,反而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这些事,燕弘想了很久,至少也有七八年的时间,将前世的知识。这一世的情报,等等所有的一切汇总起来,才的出这样一个大概的结论。

  但正因为这样的结论,把燕弘自己也吓了一跳,也使他真正意识到,一些超越时代架构太远的东西,还是不要拿出来的好。

  凡是讲究循序渐渐。

  其次便要说一说徭役,这个制度,说的通俗一点,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是快办,好办,抓紧办,可正因为如此,却也透支了整个国家的未来。不仅仅是秦一朝,隋也是粗类旁通一眼可见。

  然而,作为穿越者,燕弘很清楚在古代中国。大兴土木的代价是什么?

  因为徭役制度的存在,实际上每一次统治阶级大规模的征发民众,实际上都是对其未来的透支。

  譬如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营造皇陵,修筑长城,透支了整个秦国的未来,直接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

  又如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远征高句丽,透支掉了整个隋朝的未来,导致了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大兴土木和战争都一定会导致民众负担不断加重。

  当民众再也负担不起时。那就一定会发生农民起义,于是改朝换代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但是。在中国历史某个时期不管统治者怎么对外大规模用兵,怎么大兴土木。底层的百姓都老老实实的照章纳税,遵纪守法,服从命令,任劳任怨。

  这就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的两百年余年的战国时代。

  整个战国时期,自商鞅变法之后,秦人就用着一种今后两千年都不再出现的超常耐力和决心,不断的对外战争,对内大兴水利。

  秦赵长平之战时期,整个秦国甚至是全国总动员,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子,只要能动的全部参与到了战争中去。

  为什么秦人能忍耐得了?

  为什么统一之后,他们反而忍耐不了比长平之战更宽松的统治?

  答案很简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战国时期,没有统一之前,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使得每一个秦人都自动的成了秦国那台战争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打仗立功,绝对有奖赏。

  只要立下功劳,活着回去,奴隶也能变成自由民,自耕农则可能变成地主。

  而统一之后,整个国家从统治阶级到民众都丧失掉了目标,更严重的是,因为再也不能靠打仗获取利益,整个国家因此不知所措。

  当初造就了秦人强盛一时,天下无敌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最终成为了毁灭它的元凶。

  秦人的教训,固然深刻,但却也给刘彻和后来者提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启示:谁给老百姓好处,老百姓就跟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