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一定能发大财。而且我在外接触了些老板,销路不愁,保证比谢家兄弟搞得还好。”刘老头听儿子这么说,又觉得很婉惜,忙说:“你们不准备出去了!”刘老头见儿子没有答话,搬着木椅上楼去了。他也立起酸痛的身子,突然想到老伴还在屋外收捡忙着,知道人会久歇久懒的,便出屋去,把零散的砖头和杂物收理,集中到墩台一边去。刘云成不一会也出屋来说:“爹爹姆妈,您们休息去,这么多天够劳累的了,不把身子拖垮了,新楼房还等着你们享受呢!”几句话说得俩老心头热呼呼的,搬砖搬得更起劲了。好心情就是一股巨大无比的力量。
再过两天就是立冬的日子了,立冬意味着在江汉平原的大地上,以“水始冰”的冬季开始了。其实在这秋末的日子里已经有了冬的预兆,人们不仅要穿毛衣,而老人和小孩在早晚还得披上棉袄了。在刘忠国老头新落成的楼房前,暖融融的太阳早早地照在了平坦光洁的水泥地皮上。驱车前来贺喜的张道然和司机小刘坐在门前的矮凳上,和桐梓湖的村支书张治德、村长何银贵及前来贺喜的刘老头的亲友们,围膝畅谈。太阳照得张道然浑身热呼呼的,他满脸喜悦地说:“在过去,农家人户能住砖瓦房都是几代人的梦想,现在要不了几年时间就能住上楼房了。”何银贵笑着说:“不仅是住楼房,现在用的玩的都现代化了,和城里差不了什么。我们这有个顺口溜:三十四英寸彩电不够大,新款手机打天下,五千元摩托才潇洒,在家不能富是憨巴,出门打工是傻瓜,桐湖水是有黄金扒。”他有神有色地说着说着不觉自己笑开了,众人都前仰后瞻地笑乐了。张道然笑过后似乎觉得村长的话有点象五八年的浮夸调,与曾国超信上反映的大相经庭,便问:“你们桐梓湖村究竟有多少户人家住上了楼房?”正在屋边帮着杀鳝鱼的刘老头,沾红了满手的血,转过脸笑咧咧地说:“我暗地计了下,我是第三十四户住楼房的,全村只有百多户人家没有住楼房了。但都是砖瓦房,没有谁还愿住茅草房了。”一年轻人俏皮地说:“你是怕阎王爷不收不住楼房的,就赶紧做了楼房哟!”刘老头忙笑说:“你个狗日的,童言无忌,只当你狗日的放屁。”尽管都是闹着玩笑话,因为今天不同往日,是喜庆日,乡下人是最讲口忌犯讳的。
乏黄的太阳光懒洋洋的,它照在人身上不知不觉地就热烘起来。张道然解开金利来夹克衫的胸襟,显出灰绵绵的羊毛衫,又问:“村里最富有的是哪个户子?你们说说。”有的说是张家,有的说是李家。刚分田到户的那几年,是以万元户为致富标致的。经过一二十年的变化,万元的数字已经扩张到十万以上了。还是张治德有眼光,他胸有成竹地说:“我看只有谢家最富,他家光建的水产冷库就投资二三十万,大面积转包水面和低湖田千亩,除了他家,我看没有谁比他富了。再说,还是谢家弟兄敢闯敢学,有那种大气魄,象我们村干部几个人,就是何村长去年盖了栋两层的简易楼房,其余人都还是第三世界贫下中农。”张道然听得眉宇昂扬,觉得这么好的典型还从未没有听说过,经常耳闻目睹的是困苦农民和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老人。既然桐梓湖涌现出了靠水产业发财的典型农户,说明十年九灾就要遭受洪涝灾害的大县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来做水的文章呢!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么。淡水在世界上不是紧缺资源呢!他思索着,觉得心头豁然开朗,又冷静地一想,还是先看看现场再说,便说:“治德,我们去看看谢家的养殖基地。”在场有人纳闷着,向张道然投以疑惑的目光,认为谢家在桐梓湖村也就这么一户,县长为什么不关心哪家是最穷的呢,看来过去最革命的穷根子到现在穷也不光彩了。
在张治德、何银贵的带路下,张道然兴致勃勃地和同来的乡邻们来到了谢家洋楼,果然是另一番世界,象电视剧里的,不是现实中的直统楼。洋楼是去年冬动工今春竣工的,大门两边还贴有褪色的落成红对联。张道在停在对联前看是:旺季生财志在先耕读更上一层楼,发�
再过两天就是立冬的日子了,立冬意味着在江汉平原的大地上,以“水始冰”的冬季开始了。其实在这秋末的日子里已经有了冬的预兆,人们不仅要穿毛衣,而老人和小孩在早晚还得披上棉袄了。在刘忠国老头新落成的楼房前,暖融融的太阳早早地照在了平坦光洁的水泥地皮上。驱车前来贺喜的张道然和司机小刘坐在门前的矮凳上,和桐梓湖的村支书张治德、村长何银贵及前来贺喜的刘老头的亲友们,围膝畅谈。太阳照得张道然浑身热呼呼的,他满脸喜悦地说:“在过去,农家人户能住砖瓦房都是几代人的梦想,现在要不了几年时间就能住上楼房了。”何银贵笑着说:“不仅是住楼房,现在用的玩的都现代化了,和城里差不了什么。我们这有个顺口溜:三十四英寸彩电不够大,新款手机打天下,五千元摩托才潇洒,在家不能富是憨巴,出门打工是傻瓜,桐湖水是有黄金扒。”他有神有色地说着说着不觉自己笑开了,众人都前仰后瞻地笑乐了。张道然笑过后似乎觉得村长的话有点象五八年的浮夸调,与曾国超信上反映的大相经庭,便问:“你们桐梓湖村究竟有多少户人家住上了楼房?”正在屋边帮着杀鳝鱼的刘老头,沾红了满手的血,转过脸笑咧咧地说:“我暗地计了下,我是第三十四户住楼房的,全村只有百多户人家没有住楼房了。但都是砖瓦房,没有谁还愿住茅草房了。”一年轻人俏皮地说:“你是怕阎王爷不收不住楼房的,就赶紧做了楼房哟!”刘老头忙笑说:“你个狗日的,童言无忌,只当你狗日的放屁。”尽管都是闹着玩笑话,因为今天不同往日,是喜庆日,乡下人是最讲口忌犯讳的。
乏黄的太阳光懒洋洋的,它照在人身上不知不觉地就热烘起来。张道然解开金利来夹克衫的胸襟,显出灰绵绵的羊毛衫,又问:“村里最富有的是哪个户子?你们说说。”有的说是张家,有的说是李家。刚分田到户的那几年,是以万元户为致富标致的。经过一二十年的变化,万元的数字已经扩张到十万以上了。还是张治德有眼光,他胸有成竹地说:“我看只有谢家最富,他家光建的水产冷库就投资二三十万,大面积转包水面和低湖田千亩,除了他家,我看没有谁比他富了。再说,还是谢家弟兄敢闯敢学,有那种大气魄,象我们村干部几个人,就是何村长去年盖了栋两层的简易楼房,其余人都还是第三世界贫下中农。”张道然听得眉宇昂扬,觉得这么好的典型还从未没有听说过,经常耳闻目睹的是困苦农民和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老人。既然桐梓湖涌现出了靠水产业发财的典型农户,说明十年九灾就要遭受洪涝灾害的大县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来做水的文章呢!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么。淡水在世界上不是紧缺资源呢!他思索着,觉得心头豁然开朗,又冷静地一想,还是先看看现场再说,便说:“治德,我们去看看谢家的养殖基地。”在场有人纳闷着,向张道然投以疑惑的目光,认为谢家在桐梓湖村也就这么一户,县长为什么不关心哪家是最穷的呢,看来过去最革命的穷根子到现在穷也不光彩了。
在张治德、何银贵的带路下,张道然兴致勃勃地和同来的乡邻们来到了谢家洋楼,果然是另一番世界,象电视剧里的,不是现实中的直统楼。洋楼是去年冬动工今春竣工的,大门两边还贴有褪色的落成红对联。张道在停在对联前看是:旺季生财志在先耕读更上一层楼,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