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的改革开放政策好,能让我们过富日子。”张道然望了下大家,又望了望大片的茁壮成长的薄荷,然后对欧阳平说:“我们去外洲乡。”张道然一行一溜烟地走了,越聚越多的村民们依依地望着他们离去,胸中仿佛回荡着张道然刚才那令人振奋,令人激动的话语。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张道然心中琢磨出大县的设想,并作为专门的课题,安排县委农工部根据他的指导思想,以薄荷生产为新地制订《大县推进农业产业化总体方案》。随后,县委常委会议专门讨论通过了这个方案。张道然目光闪烁,抑扬顿挫地说:“农业产业化是继我国农业实行家庭联产化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摆脱“弱质产业”地位的战略措施,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是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经济强县跨越的必然选择。”他充分分析了本县的自然资源优势及潜力后,提出了全县建成具有资源特色和较大规模的十大商品生产基地的宏伟构想。即:“粮食基地总产120—130万吨,棉花基地总产25—3万吨,油菜基地总产13万吨以上,薄荷基地总产3000吨以上,蔬菜基地年产量80万吨,水产基地总产13万吨以上,畜禽基地总产达到75万吨,林业基地木材蓄积量150—200万立方米,芦苇基地总产12万吨,种籽基地等,并建立6大县级产业集体,粮油产业集团,水产产业集团,畜牧产业集团,林工商业集团,造纸印刷产业集团,薄荷产业集团。

  然而,天公不作美。进入梅雨季节的六月中旬,雨水不断,难得有个日照的晴天。淅淅沥沥的绸雨点点滴落在张道然的心坎上。他疾痛着,中心只有一个愿望,但愿七月上旬中旬不再象这般无私的献雨,给薄荷吊油一个晴好的时节。谁知连绵大雨导致垸内河港湖泊漫溢,长江上游也因陡降大暴雨,水位猛涨,很快形成外洪内涝之势。张道然日夜守候在包点的乡镇,指挥排渍,而心里总撂着薄荷的事。他时不时地到所在乡镇的薄荷地里光顾,没几天草长得比薄荷还深。他急得没法,只好给留在家的县委办的秘书蔡俊打电话,要他向有薄荷生产基地的乡镇传达自己的三条指示,加强农作物的培育管理,防止病虫害的暴发,特别是薄荷生产。指示下了,天公不听,雨水天叫农民无法除草松土,施肥喷药。就是投入了肥药雨水也毫不留情的冲刷干净,老百姓舍不得白花这个钱。六月二十五日,水患形势更加严峻,所有县领导除管党群的副书记留在家里负责日常工作,全部赶赴长江大堤、民垸洲堤、四湖围堤、东荆河堤防汛抢险。张道然接到县防指的紧急通知,带了简单的行李从乡镇的排渍战场立即转到了洲堤,住进了临时挂牌的外洲联垸防汛指挥部。在大县防汛抢险是压倒一切的天大的事,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又何尝不是!张道然尽管惦记着薄荷,已是身不由已,不敢冒然。七月二十日,外洲供销社的同志到堤上慰问他。他第一件事就是问韩挡村薄荷吊油的事。季会清欣喜地告诉他:“李晓垓的一亩八分田,抢晴吊了二十九斤五两薄荷油,亩吊油十六斤多,还有第二刀吊油,只算八斤,那亩产已是二十四斤,收入可观,比棉花都强。”然而,季会清又告诉他个不好的消息,沉重地说:“薄荷油销售市场陡跌,每公斤由去年最高的二百二十元跌到目前的五十二、五十三,而且还在继续下跌,又没有销路。”张道然突然蹙紧浓眉,心想供销社是保价收购,农民这头的利益可保住,种植积极性不会太挫伤,然而,又一想到供销社吃亏了,企业不能支撑,来年再没有经济能力保价收购,那薄荷生产也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的,那大县的农业产业化方案也只是一纸空文。他更加忧心忡忡起来,很严肃地说:“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找市场销路,可以直接找加工厂,或制药厂;二是一定要按合同上定的价格把农民的油收起来,不能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当然,你们也不能泄气,今年亏了,说不定明天市场好转,你们还可赚一笔,再弥补,再发展,要看远点,从全局利益和长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