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踩我有代价(捉虫
sp; 公演这天,保罗剧院的六百人剧场里座无虚席,虽然三分之一以上都是赠票。

  八台摄像机从各个角度进行拍摄。

  灯光渐暗,舞台上一片幽暗,布景是在牢房内。

  射灯只照出三个身影,两名身着龙袍的瘦弱男子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另一名身着白色囚衣,手上垂着铁镣铐的青年立在另一角,仰头看着墙上不足半尺的窗口。

  监牢外白雪飘零,无论身着宋、金服饰的百姓,衣衫褴褛又彼此仇视。老老少少互相搀扶,拼命在地里挖掘遗落的粮食,找到了就贪婪地塞进嘴里。

  两个少年为了共同发现的一点谷粒撕打起来,又被士兵挥鞭驱走。

  不足一分钟的几个场景变化,讲述了百姓的凄苦。

  背景乐用的是二胡编曲,凄凉哀婉,仿佛阵阵寒气渗入骨缝。

  当饥饿的百姓们争夺完食物,各自依偎着或站或坐在舞台上,远望天际时,那个白衣囚徒终于开口了。

  “塞北江南,枪戟剑如山;长城内外,饿殍千里远。绿草映烽烟,白骨喂鹰犬。社稷倾,故土今安在?江山远,百姓不堪怜。汴京破,无处守节孝;靖康耻,不敢望临安。”

  低沉浑厚,得像是大陆板块轻颤的歌声,自地底缓缓飘起。仿佛一只手包住心脏,猛然往下一扯,险些让人喘不过气来。

  夹在穷途末路的绝望、生死未卜的恐惧与为国捐躯、仗义死节的壮烈情怀之间挣扎的男人,正是时任御史中丞,北宋国都汴京被破时,与二帝一起被俘的秦桧。

  观众席响起一片低低的抽气声。

  独唱之后又是一段剧情,伴随雄浑的男声合唱,秦桧与金国王子达成协议,随同二帝归国。

  而后高宗立,南宋始,秦桧与岳飞在朝堂初见。

  这两人从一开始,便站在了对立的立场,就如同两个人的嗓音特质。

  宋青松的歌声热烈如火,激进而强势,犹如燃烧着熊熊火焰的利刃。

  齐砚的歌声虽然内敛沉稳,其强势程度却丝毫不逊于宋青松,更因为亲身经历了靖康之变和数年囚禁,多了一份历经劫难的沉重和沧桑。像青山巍峨,斑驳透着苍青骨骸。

  烈焰刀刃劈不开青山,高山大川同样压不灭火焰。

  剧情渐入高-潮,岳飞一力主战,不认可朝廷大政,甚至上奏乞辞,被宰相张浚斥责为“奏牍求去,意在要君”。

  金国节节进逼,国内民不聊生,矛盾激化到了极点。

  而后一幕却突然转为和缓,连背景音乐也舒缓得像春江花月夜一样。

  这是岳飞独自在亭中饮酒,纾解情怀,布景是月圆寂静,梅枝横斜,营造出一种凄冷而孤高的气氛。

  宋青松一身月白文士衫,宽袍阔袖,就这么安坐,手捏酒杯,便生出一股巍然如山的气势。

  齐砚一身黛青长衫,腰悬玉佩压袍,立在亭外,舞台另一端,两手负后,以一种沉痛而惋惜的眼神望着他。

  这里的二重唱,贺千秋的歌词化用了岳飞的《小重山》,极端考验两个人配合程度与功力。

  音乐剧虽然以唱歌为主,表演却一样少不了,宋青松的愤懑、得不到皇帝理解的悲怆;齐砚的隐忍、被误解与仇视的坚韧。对彼此的欣赏与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