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战前大借款
次世界大战,起码在得到足够多的利益之前,中国不会贸然参战。但两大军事集团越来越紧张的局势,还是影响到了中国,他们必须做出一些选择,以便能得到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展开战前最后的冲刺。

  美国和德国,到底选择哪一个,这也是一个很费思量的事情。最终中国政府决定向德国申请这笔巨款。这当然不是出于道义的缘故,而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对于新的军事装备,显然德国会比美国更感兴趣,而且德国在一战中打得越狠,对中国越有利。

  从大的方面来看,包括德国在内,所有列强都是中国的敌人,将列强实力削弱得越多,对中国的发展越有益。当然,中国方面不会将自己全部的东西都展示给德国人,有些关键的东西是要留在最后的。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比历史上好了很多,起码没有因为大借款而丧失利权,但初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依然不是自力更生能解决的问题。军费开支,已经非常巨大了,要建立装甲部队,就更是捉襟见肘。

  这不同于建药厂,凭着对陈文强的无比信任,凭着对预期的巨额利润的贪婪,甚至只要把风声放出去,想分一杯羹的人是打破头来争抢。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这可是无利可图的事情,起码在眼前是这样的。

  1913年十一月中旬,陈文强回到了北京。

  此时,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已经落幕,奥匈帝国支持的保加利亚遭到了惨败,战争的危险似乎又一次烟消云散。但陈文强却知道,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虽然不知道是否会重蹈历史,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决早晚会发生,这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深刻矛盾所决定的。

  北京还是北京,但变化却是很明显。轿子见不到了,汽车增多了,都是中美和中德合资工厂生产出来的。在喇叭的不断鸣声中,人们不再用惊奇的目光紧盯着不放,而是若无其事。

  在平静环境中生活了两三年的百姓恢复了很多生气,原来脸上麻木怯懦的表情少了,挺直腰背,对路上的巡警也敢直视,甚至理论几句。

  没有列强的压制,没有不平等条约的剥削,只要政府高效,中国的发展速度应该更快一些。陈文强拉上窗帘,微微闭上了眼睛。

  战争,老百姓并不知道这个怪兽已经近在眼前,他们享受着简单的、眼前的和平和快乐。但要保证这种和平和快乐的长久,中国就必须借助战争而真正崛起,只有彻底打败东洋那个最凶恶的敌人,中国才能彻底无后顾之忧。

  汽车驶进了中南海,陈文强直接来到了大总统的办公地。早就得到门口警卫通报的宋教仁,派秘书在门口迎候。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进了大总统的办公室。屋子的陈设依旧是那么简朴,那么干净,甚至连挪动一下都没有。

  宋教仁绕出大办公桌,热情地与陈文强拥抱了一下,陈文强敏锐地发现他的鬓角竟然有几丝白发,不禁感慨道:“钝初,早生华发,令人顿生苍老之感啊!”

  呵呵,宋教仁笑了笑,摸了摸鬓角说道:“几根白发而已,论苍老还早着呢!看你,还是老样子。”

  “样子是没太变,可我囊中已是空空如也了。”陈文强苦笑着往沙发上一坐,一摊双手,“不仅钱花光了,我还借了一屁股债,大总统你可要救我啊!”

  宋教仁无可奈何地说道:“瞧你这副惫懒的样子,也不怕让别人笑话。”

  “笑话就笑话吧,借些钱花花,否则连我儿子的奶粉钱都没有了。”陈文强翻了翻眼睛,不以为意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