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飞机、坦克、青霉素
sp; “先使飞机坚固起来。”陈文强权衡再三,终于做出了决定,“随着发动机性能的提升,我想应该能够逐渐弥补某些不足。”

  作为一个现代人,陈文强的观念和此时的人们有所不同。他格外重视人的生命,绝不能因为要使飞机达到某种指标,也让培养出来的飞行员坐进空中棺材。

  另外,他的这种决定也比较客观而实际。对于专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中国比较重视,连带着德国也投入了研发,而其他国家也会注意到。所以,暂时牺牲的机动性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弥补。

  而且,飞机坚固之后,便可以做出一些空中动作,比如俯冲,就很有用,不仅能增加轰炸的准确性,连飞机上加装的机关枪也能对陆地上的敌人构成很大威胁。航程短,那不是问题。中国目前是采取近海防御,飞机在家门口打个圈的能力还是有的。

  技术的进步产生于理论的创新,空气动力学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已经在北京大学开始教授。由于与德国的良好关系,中国政府很顺利地从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空气动力研究所聘请了三名教授,并资助他们在北京大学建立了研究所,在中国继续他们的研究。

  当然,这并不是中国政府聘请的唯一外籍人员,发动机研究所、潜艇研究所等处都有美德两国的专家在效力工作。

  陈文强希望这些专家都能竭尽所能,将中国作为自己的祖国一样,但这毕竟只是希望。

  就如福克,他是—个深谙世故的人。尽管他不喝酒,也不抽烟,但是他的所作所为还是引人注意的。虽然陈文强曾向他委婉地表示过意愿,但他一直拒绝加入中国国籍,他认为自己“生性就有荷兰人的倔劲”!

  这就是问题,陈文强不敢确定福克是否会泄露一些新的成就,以至于他不得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能够保证这些军事技术上的成功能在适当时候,为国家取得最大的利益。

  幸好现在的福克作为一个飞机制造者,正在把许多事委托给其他人。这对所有飞机制造者来说都有这种实际情况。当他们的事业刚开始时,能够承担各种工作,但到他们的业务发展起来时,则需要技术援助。而陈文强希望这个技术小组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完全取代福克的作用。

  宴会结束后,陈文强乘车返回了西安城郊的另一个隐秘的地方,这里戒备森严,是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试验基地。

  从发现青霉菌,分离出菌种,到提纯,结晶,再到现在进行工业化生产,已经足足过去了六年的时间,现在依然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

  原来生产青霉素是在两夸脱的玻璃瓶中进行的,采用固体培养技术,产量极低,每毫升只有两个单位,经过选菌、改造发酵工艺等一系列技术改进,青霉素的产量和质量迅速提高,但效价比依然不理想。

  虽然受条件所限,大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愿望还没能实现,但由于有良好的研究基础,有陈文强和王鸿图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设备在不断扩充,并且从美国进口了一批最新的发酵设备,那是生产柠檬酸的,被陈文强等人进行了屡次改造后,单就发酵的效价就已从100单位/毫升增加到了1000单位/毫升以上。

  青霉素工业即便在历史上的四十年代也可称为高新技术产业。美、英等国的青霉素工业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有赖于其领先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在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陈文强又将此项成果提前了二十多年,生产青霉素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所以,在陈文强看来,能达到现在这样的水平,已经接近于极限了,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