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歧路之悲(一)
�,想必也能暂时得个安身之所。

  于是不时看看日头,估摸了一个大致是往北的方向去了。

  可怜冯寄柔一个弱质芊芊的少女,在闺中娇养了十几年,走过最长的路也不过从内院到二院冯将军的书房。如今突遇变故,一路上心神恍惚,时走时停。又牵挂着爹娘,又怕招来敌军,只得掩住嘴,呜呜咽咽地从晌午走到太阳落山、倦鸟归林,哭得嗓子也哑了,走得脚也跛了,终于出了林子,回头一望,见苍茫青山上郁气森森,晚风吹着枝叶,一波一波,潮头似的往自己卷来,叶片拍打着,又像战鼓擂鸣,千军万马蜂拥而至。寄柔再不敢回头,紧跑几步,见山脚一座破庙,供奉的是土地神,因年久失修,檐下密布着蛛网,看不出本色的幔帐也被人扯掉半边,土地爷身上金粉斑驳,露出灰白色的泥塑胎子来。佛台下又倒着一盏烛台,底座上镌刻着某年日月濮阳县官府营造云云。

  到濮阳县境了!寄柔心里一松,双腿立时一软,瘫坐在地上。这才见自己一只脚光裸着,绣鞋已经不知何时丢到哪里去了,脚底板上核桃大两个淤泡,烧心的疼。她这时眼泪也哭干了,浑身半点劲提不起来,只得用裙子将双脚遮住,勉强起身,在庙里转了一周,找到一只空的米缸,干涸的油壶。无计可施,又嫌那半幅幔帐腌臜,只得和衣在佛案下蜷缩着睡了。

  这一觉睡得前所未有的香甜,待到睁眼,只见青白色的月光照在地上,像铺了层银霜,静谧异常,没有嬷嬷轻轻打鼾的声音,也没有见喜不时磨牙的声音,身下冰凉入骨,硌得生疼,从头脸到手脚,无一处不酸痛。寄柔怔忪地躺了半晌,才想起来,她已经不在真定冯府,而是濮阳城外的荒郊野岭,而她的爹娘此时被周军围着,嬷嬷也不知所踪,连可怜的见喜都被敌军捉走了!在离开真定的头个晚上,是她的生辰,见喜还领着屋里的几名小丫头,欢欢喜喜地来给她磕头,要讨一杯寿酒喝。那时娘也在,亲自执壶倒了三盅温好的黄酒,她头次吃酒,好奇极了,一口气灌进去,从喉头烫到小腹,眼泪顿时被逼了出来,泪眼朦胧中,看见娘的鬓发光洁,耳朵上两只碧玉坠子,晃晃悠悠打着秋千,晃得她眼晕,于是脑子越发沉了,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现在回想,那时娘的眼角分明是含着泪的,娘知道她要走了,所以舍不得……寄柔哽咽一声,把脸埋在袖子里,喃喃地叫:“娘。”昏昏沉沉地,又睡过去了。

  睡梦中,有人把她抱了起来。

  寄柔心里一跳,脱口而出:“嬷嬷!”

  然后睁眼细看,眼前一片漆黑,月亮的光被树影遮住了。这人不是嬷嬷,他扑哧呼哧地喷着酒气,身上臭不可闻,不是嬷嬷那样香甜的。寄柔拼命挣扎,被人拖着腿出了佛案。月光又来了,正照在她的脸上,她睁大了恐惧的眼睛,想要看清是谁,那人似捡到宝贝般,惊喜地嘟囔了一句,扯着她的裙子就往下拽。寄柔先是咬牙不肯出声,不顾一切地厮打,终于感觉双腿一凉,知道裙子被扯掉了,她瞪着眼睛,“哇”一声哭出来,嘶声叫:“娘!”又叫:“嬷嬷!”原来她的眼泪并没有干,这时才汹涌而至,顺着脖子流了满襟。寄柔嚎哭着,一口气上不来,正要厥过去之际,听见一声闷响,那个人沉重的身体倒在她的身上。

  寄柔肩膀一耸,打了一个剧烈的哭嗝,然后抽冷子似的,浑身战栗起来。

  有一盏油灯点了起来,那个人的身子被提起来扔到了一边。油灯又往前递了递,照见了她的脸。寄柔直着眼,咬得牙关格格作响。听见“咦”一声,有一张脸也凑了上来。

  四周皆是漆黑,方寸间的灯光下,寄柔看得仔细,这是张少年的脸,深眼窝,眉骨隆秀,卷曲的睫毛又长又密。他的眼睛,像骆驼,沉默而清澈,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