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一餐十万钱
种人了。

  张总司道:“敢邀请东家入座。”

  那老者笑道:“如此老夫便不客气了。”

  谢神策笑着指座,老者拱了拱手便坐在了左手边第一位。谢神策微微一笑:不造作,*情。

  老者道:“敢问客人可是从晋国淮扬道而来?”

  谢神策笑道:“东家好眼力,我等是淮扬道的客商。却是从大晋西北而来的。”

  老者抚须笑道:“哈哈,老夫听口音识人的本事还是不差的。老夫也是南人,因在大灞城常年有些生意,来往住宿不便,于是索性开了家勾栏院子,也方便了往来的落脚。”

  谢神策心道好腰腿,这么大年纪了居然在外国开妓院做休息之所,真是幸福。

  既然是东家亲临,二管事赶忙让人换了一桌酒宴。

  五人席地而坐,便饮酒赏月观舞。

  老者说道:“老夫曾去过晋国,在淮扬道还住过一段时间,因此识的口音。乍一闻之,很是想念那里的风土人情。”

  谢神策道:“老先生去过淮扬道?”

  老者道:“自然是去过的,约是十二三年前。那时候十分喜欢江南美景,尤其是苏州与金陵。苏州城婉约秀气,金陵城繁华无比。在滁洲城,老夫还见过智永大师,与大师畅谈佛法,至今想来,犹有幸焉。”

  谢神策道:“智永禅师乃是真正的高僧。”

  只是谈过一次佛法便深感荣幸?要是跟你说我跟他生活了十多年你会不会嫉妒到死?谢神策在心里补了一句。

  “琅琊山是个好地方。没有金陵的王气,没有泰山的壮阔,却自有灵气,安静祥和。只是可惜被一座军镇毁了大半的生气,污上了许多浊腥。”

  谢神策道:“金陵王气逼人,太甚。泰山之巅一览众山小,却高处不胜寒。琅琊山本非名胜,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说到底,看山是山不是山,还是人在看。”

  老者闻言低头思量,猛然抬头,拍掌道:“好!说得好!看的是景色与人情,心里有怎样的欢喜或忧愁,说到底还是要还到人身上来的。公子此言大妙,似道而佛又儒,当浮一大白。”

  说完双手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老者看着谢神策,露出欣赏的目光,道:“我曾闻大晋近年来多有才俊。听的最多的,一个是谢家小先生,乃是晋国太傅的孙子,此子工于诗画,长于话本剧目,与司马瑜、钱伯安为友,乃是一个少年英才。还有个一个,便是毁誉参半的不知名者,此人只流传出了两部戏剧话本,之后便销声匿迹,至今只知笔名为‘山水一散人’。老夫拜读其文,扼腕顿首,恨不能与之饮酒又恨不得生啖其肉。真是名士多风骚啊。公子乃是淮扬道人,这两位自然是听说过的吧?”

  谢神策笑道:“自然是听说过的,那谢小先生,正是在滁州寄养了十年,便是拜在智永禅师门下礼佛。那‘山水一散人’,我淮扬道人则以为是狂生,离经叛道之人。”

  老者一拍桌子道:“公子此言大谬。那山水一散人离经叛道却是该杀,然而诸般妙语却是发人深省......”

  “老先生,我等乃商人,这等事情,切莫再言。”

  不待老者说完,谢神策便打断了老者的话。

  老者一怔,面露懊恼,随后放下筷子,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