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羽花亭
束战斗了。

  “小侯爷,是山东马匪。你看,那黑衣人用的马刀弧度比大晋制式军刀要大,是从北燕幽州范阳军中流出来的。那被围的六人,哦不,五人,听声音是北方军中人。奇怪,怎么山东马匪会与北方军中人在邺城有冲突,而且北方军的人居然处于劣势,小侯爷,那五个人快完蛋啦。”赵其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向谢神策说道。

  小谢哥在淮军中呆了八年,自然知道山东马匪是什么样的角色。王鼎对其有“来如风,去无踪,不动如山,侵略如火”的评价,其战斗力之强悍可见一般。

  在大晋东北部与北燕接壤地带,因两国交战频繁,在山东道境内遂产生一块“三不管”的缓冲地。这块狭长的三不管地带便有一支近万人的马匪,由战后流民与北燕灾民组成,不依附于大晋与北燕任何一国,两国和平时便以抢劫商队和“打菜篮子”(抢掠)维持生存。两国战时便充当雇佣军收取战争报酬。

  这支马匪可以说是扎在晋燕两国心头上的一根刺,不好灭掉,也收降不了,十分难受。

  看今晚这情形,貌似马匪与我大晋北方军的人杠上了?看那白袍将军的甲束,马是一等一的战马,战甲是大晋高级将领才有资格使用的明光铠,身份肯定不低,那为什么会在邺城附近被马匪咬上?看人数对比,应该是被早有预谋的伏击。不科学啊。马匪确实与北方军素有摩擦,但绝对不至于敢公然袭击大晋高级将领,若是走漏半点风声,马匪必将引来大晋朝的怒火。这是得不偿失的事,马匪不会那么没脑子,肯定是有极其重要的东西,可以让马匪不惜承受大晋怒火来换取。难道是……宝藏?不会吧。美女?更不可能了。那到底是什么呢?

  念头飞转之际,却听老赵一声轻呼:“羽花亭!他是羽花亭!”

  羽花亭?有点耳熟,对了!好像大伯在信中提起过,羽花亭,北方军新贵,小士族出身,年纪不大,二十五六,是北方军中数一数二的青壮派军官,被司马家老二极为看中。

  依辈分算,居然还算勉强算是自己的表哥(谢大爷的一位侍妾的血缘关系淡的不能再淡的远房堂兄的儿子)。因为谢大爷的关系和强悍的武力值,在军中一直口碑不错。只是后来投靠了司马家族,饱受诟病。

  此时战局将要接近尾声,一次冲锋过后,四名护卫只剩一名还能勉强立在马上不倒。黑衣人却依然有十五人之多。十五对一个半,谢神策怎么看羽花亭都绝对会死翘翘。

  “老赵,有没有把握抢下羽花亭?”

  “嗯?小侯爷要插手?再等等,等羽花亭撑不住再出手。也好看看这条花枪的战力到底如何。”虽然不明白谢神策为什么要插手,但赵其还是答应了下来。谢大爷带出来的西北军士兵,对白眼狼一样的羽花亭可是没有半点好感,能答应谢神策关键时候留下羽花亭已经是老赵的最大让步了。

  “唔,我也想看看连我大伯都欣赏的花枪羽花亭到底有什么能耐。”

  第二次冲锋,黑甲护卫死战不退,拔转马头,抢先一步冲到羽花亭前方,迎着马匪冲了过去。自杀式冲锋!为了减轻羽花亭的正面压力。护卫瞬间被分尸,连战马都被砍翻。在护卫用生命拼掉一名马匪打开的小缺口还未合上之际,羽花亭猛然提起马头,战马从缺口飞跃而起,手中银枪瞬间刺出,将一名马匪挑翻后,战马才轰然落地。

  拔转马头,羽花亭便向马匪背后追去。

  马匪冲势减慢,正在拔转马头之际,羽花亭人枪杀到,银枪如毒舌吐信,瞬间再挑死两名马匪。此时开始,马匪围上前来,准备进行近距离肉搏。让谢神策吃惊的是,面对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