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其实,你什么都不用怕(3)
br />   以往,常羡慕别人才华横溢,信手拈来,张扬犀利,热闹非凡。原来,崇尚淡如水的风格竟然也有好处。那好处是,天生不具备自溶的异禀,于是不作它想,习惯收敛颜面,反而风吹草低见牛羊。

  于是,有人问我:“你觉得那人如何呢?”我会告诉她:“你将很快知道答案,此去经年,他若还在,那定然是修为尚可。如若消失不见,那必然什么都不用说了。”

  所以,轰轰烈烈的爱,大多都是飞蛾扑火,海市蜃楼,只得那短暂一刻的美妙。你若求美妙的爱,就一定需做好遭火光反噬的痛苦,就一定需忍受美景散去后的失落。

  一个无法正视过往的人,一定难以承继后来。一个轻易就消失的人,必然轻浮浅薄。时间,它从来都是最好最公正的判官,没有错过。

  或许,你根本还没有资格老去

  我们时常面对着取舍,面对着牺牲,面对着更多的责任,面对着更多的无能为力。这些都是在老去的过程中,每个人面对的事。

  人生那将老未老的十年,又被称为初老状态。

  进入初老状态大致有这么几条症状:旧东西不舍得扔,屋子越来越挤,通宵熬夜过后好几天才能恢复精神,同事都开始叫你x哥、x姐,周围的人离婚的开始比结婚的要多。

  我感觉到初老状态正在来临,因为某一天,先生的同事见面必称呼为嫂子。这一声“嫂子”叫的人顿时内心暗流涌动。好似没多久前,还是走到哪儿都被别人照顾的年轻妹子,如今却要变身为照顾别人的中年嫂子了。

  只是暗流涌动而已,我还不至于忧伤。

  倒是好几个同龄的女人,依然沾沾自喜着,每次路遇小区的孩童们,可以听得一声清脆的“姐姐”。这大概也是初老状态的明显表征。就像我妈因为楼上的小孩对她叫了一声奶奶,整整耿耿介怀了一晚上。

  在这样的尴尬点上,我唯一庆幸的是,还好周围多的是鹣鲽情深的夫妇,时日再难,仍在携手度过。倘若没多久前,还在因频繁的红包炸弹而深觉苦恼,如今接到旧友电话,听到的却是一声“我离婚了”,那才真的是更令人魂飞魄散的炸弹吧。

  初老状态另几条是:流行的歌越来越难听,总会发现有听不懂的流行词,不再喜欢看到处穿帮的偶像剧,转而津津有味看上家庭肥皂剧,以及难免对年轻的一辈指指点点品头论足。

  身边有个“90后”的小姑娘逢说话总喜欢夹杂着几个网络词汇,最诡异的是爱用一个“嘤”字,时常矫情地假装委屈喊着“嘤嘤嘤”。

  我问她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她说日本漫画里爱用这个语气词,表示掩面哭泣。于是就着那个词,对她展开了深入的批评教育:“话要好好说,至少得说点能让人听懂的话啊。”

  可是就在那瞬间,我恍惚觉得这个场景怎么似曾相识。七八年前,在编辑部的培训课上,老编辑握着一沓全是红笔圈圈的稿子,恨铁不成钢地咆哮着:“你们就没点常识吗?这是新闻稿,不是散文,能说点让人听得懂的人话吗?这就算了,还错别字一大堆,大学真是白上了啊!”

  现在看年轻的一代,大概就知道以前年长的一辈是怎么看我们的:做事马马虎虎,毛手毛脚,冲动易怒,且有一颗脆弱可怜的自尊心,以及对人性的虚妄信任。

  记得当时拿到那红圈圈触目惊心的改稿,忍不住嘀咕着:“也才两个错别字而已啊。还有‘的’和‘地’谁会那么细心分得清?”但总归我算是脑子里深刻记住了什么叫作常识。记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