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番外_分节阅读_1
��。现在的她不过十八岁,却已经在这座高高的围墙里,对着从宗房过继来的继子徐荃守了三年的少寡。
大多数的时候,初念觉得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国公府里替她丈夫活着的牌位。哪里需要她这个嫡孙媳出现,她就会被提出来展示给众人,让他们知道徐家的嫡孙虽去了,但是她这个未亡人将会永远用这种恭谦而甘心的态度存在于徐家,为死去的人撑如同活着的门面,让他永远飨受来自于人间的祭拜和香烟。
初念第三次跪拜起身后,微微抬眼,看向立于前方正中正领着身后人行礼的背影。那是她的公公,第八代魏国公徐耀祖。只是今日这样的场合,他却穿一身玄底织金的鹤氅,头戴道士冠,在一干朱衣紫袍的比较下,显得格外怪异。但是没人对他投以侧目,包括座上的他的母亲司国太。谁都知道,徐耀祖年轻时虽也披挂战袍替大楚南征北战,人称玉面将军,也立过赫赫的战功,但人至中年后,忽然就开始炼丹修仙,最近十几年更是沉迷其中难以自拔,自号无量真人,常年在位于南阳的玄妙观中闭关修行,若非碰到像今日这样的隆重大事,休想看到他的身影出现在国公府中。
司礼官的唱礼声还在耳边抑扬顿挫。初念的目光离开她的公公,慢慢落到了立于他之后的另个男人背上,一双原本晶莹的妙目蓦地染上了一层阴翳,微微抿紧唇角,神情更是冷漠。
这个着了宝蓝缂丝正服、腰束宝钿玉梁带的背影高大挺拔,孔武有力,瞧着正当壮年。不是别人,正是第八代魏国公徐耀祖的长子徐若麟。徐家在新的皇权更替中不但没被削势,反更上层楼,借的就是这位长孙的光。
徐若麟比初念大整整十二岁。初念对他的正当称呼,应该是大伯。只不过,他并非国公夫人廖氏所出,七岁时才被父亲带回国公府,生母甚至连个妾也算不上,所以严格来说,地位连庶子都不如,这也是为什么徐家这一辈的男孙一律以“邦”字引名,唯独他例外,名为若麟。而今天,他之所以能遥领族人立于徐耀祖之后,也不过是因为在这个新的皇权时代,徐氏族人需仰这个曾经不容于家族、甚至连提起他的名也色变的人的鼻息,以他眼色为指引而已。
所谓礼义廉耻,其实就是块遮羞布。需要的时候张挂,不需要的时候,连擦屁股的净纸也不如。
三年的国公府寡居日子下来,初念对此早深有体会。唇角抿得更紧,很快便收了目光,低眉敛目盯着站她身前的婆婆廖氏。她穿了件浅金缎裙,背上绣着鸦青万字不断头的暗纹,看久了,连视线仿佛都有些花,但是她却仍不愿抬眼。
她早就感觉到了,从徐若麟步入这间华堂开始,他的视线就若有似无地数次掠过自己,甚至带了些肆无忌惮。她自然明白他目光中隐含的意思,却始终木着脸,目光里更只剩冷漠与沉静——这是她当有的样子。而在这三年的光阴里,大部分的时间,这一点,她这个国公府里的未亡人一直做得很好。
~~
冗长的祝礼终于近尾声。众人最后一次跪拜后,在飒踏靴鞋声中起身,望向此刻正端坐于乌檀椅上的司国太,屏息等她发话。乐音停,站满人的偌大华堂里,此刻寂静无声,连一声咳嗽也无。
司国太年七十,发如雪,福圆面相,脸色亦红润。此刻扫过一眼立于她跟前的一众密麻子孙族人,略微颔首后,开口道:“魏国公府,自第一代信德王袭至今,已是八代。人生七十古来稀,托先人的福,我活至今日,能看到国公府再蒙圣恩,子孙亦出息不凡,今日又这般齐齐聚于此,心中自然十分宽慰。为人父母长祖者,无不思利子孙。今日我也别无多话,唯盼你们都能牢记徐家先祖训诲,希贤希圣。须知人尽孝道,不在衣食奉养,惟持有善心,行合道理,如此才可谓真孝�
大多数的时候,初念觉得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国公府里替她丈夫活着的牌位。哪里需要她这个嫡孙媳出现,她就会被提出来展示给众人,让他们知道徐家的嫡孙虽去了,但是她这个未亡人将会永远用这种恭谦而甘心的态度存在于徐家,为死去的人撑如同活着的门面,让他永远飨受来自于人间的祭拜和香烟。
初念第三次跪拜起身后,微微抬眼,看向立于前方正中正领着身后人行礼的背影。那是她的公公,第八代魏国公徐耀祖。只是今日这样的场合,他却穿一身玄底织金的鹤氅,头戴道士冠,在一干朱衣紫袍的比较下,显得格外怪异。但是没人对他投以侧目,包括座上的他的母亲司国太。谁都知道,徐耀祖年轻时虽也披挂战袍替大楚南征北战,人称玉面将军,也立过赫赫的战功,但人至中年后,忽然就开始炼丹修仙,最近十几年更是沉迷其中难以自拔,自号无量真人,常年在位于南阳的玄妙观中闭关修行,若非碰到像今日这样的隆重大事,休想看到他的身影出现在国公府中。
司礼官的唱礼声还在耳边抑扬顿挫。初念的目光离开她的公公,慢慢落到了立于他之后的另个男人背上,一双原本晶莹的妙目蓦地染上了一层阴翳,微微抿紧唇角,神情更是冷漠。
这个着了宝蓝缂丝正服、腰束宝钿玉梁带的背影高大挺拔,孔武有力,瞧着正当壮年。不是别人,正是第八代魏国公徐耀祖的长子徐若麟。徐家在新的皇权更替中不但没被削势,反更上层楼,借的就是这位长孙的光。
徐若麟比初念大整整十二岁。初念对他的正当称呼,应该是大伯。只不过,他并非国公夫人廖氏所出,七岁时才被父亲带回国公府,生母甚至连个妾也算不上,所以严格来说,地位连庶子都不如,这也是为什么徐家这一辈的男孙一律以“邦”字引名,唯独他例外,名为若麟。而今天,他之所以能遥领族人立于徐耀祖之后,也不过是因为在这个新的皇权时代,徐氏族人需仰这个曾经不容于家族、甚至连提起他的名也色变的人的鼻息,以他眼色为指引而已。
所谓礼义廉耻,其实就是块遮羞布。需要的时候张挂,不需要的时候,连擦屁股的净纸也不如。
三年的国公府寡居日子下来,初念对此早深有体会。唇角抿得更紧,很快便收了目光,低眉敛目盯着站她身前的婆婆廖氏。她穿了件浅金缎裙,背上绣着鸦青万字不断头的暗纹,看久了,连视线仿佛都有些花,但是她却仍不愿抬眼。
她早就感觉到了,从徐若麟步入这间华堂开始,他的视线就若有似无地数次掠过自己,甚至带了些肆无忌惮。她自然明白他目光中隐含的意思,却始终木着脸,目光里更只剩冷漠与沉静——这是她当有的样子。而在这三年的光阴里,大部分的时间,这一点,她这个国公府里的未亡人一直做得很好。
~~
冗长的祝礼终于近尾声。众人最后一次跪拜后,在飒踏靴鞋声中起身,望向此刻正端坐于乌檀椅上的司国太,屏息等她发话。乐音停,站满人的偌大华堂里,此刻寂静无声,连一声咳嗽也无。
司国太年七十,发如雪,福圆面相,脸色亦红润。此刻扫过一眼立于她跟前的一众密麻子孙族人,略微颔首后,开口道:“魏国公府,自第一代信德王袭至今,已是八代。人生七十古来稀,托先人的福,我活至今日,能看到国公府再蒙圣恩,子孙亦出息不凡,今日又这般齐齐聚于此,心中自然十分宽慰。为人父母长祖者,无不思利子孙。今日我也别无多话,唯盼你们都能牢记徐家先祖训诲,希贤希圣。须知人尽孝道,不在衣食奉养,惟持有善心,行合道理,如此才可谓真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