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心计:阿娇皇后_分节阅读_6
�才会出了刘荣这件事,但其实她们也不想。”
陈候叹一口气接着说下去,“临江王归去,你母亲也很伤心,太后就更伤心了。你不能怨她们,作为支撑整个家族的女人,她们也有不得已的苦衷。”陈候的眼神渐渐沉重了起来了,开始为女儿担心,“你离开一阵子也是好事情,但愿你母亲和阿婆会改变主意。我真不愿意你走簿皇后的老路,当然你不一样,你这么美丽,这么聪明。你将来一定会很幸福的……”
这天父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她相信大家都是爱她的,只是很多事情不会因为感情而改变。
陈午宠爱女儿是出了名的,如今在自己的封地上,女儿想做什么他都不反对。堂邑县以及六和郡的氏族乡绅都纷纷结交陈候,来往的宾客可谓是络绎不绝。阿娇在堂邑每日不是看书、弹琴、作画,就是陪父亲宴饮,享丝竹之乐,不知不觉就过了半年。堂邑县偏南,一到夏季就酷热难当,阿娇都想方设法找地方避暑。
这天下午,陈午命人把床榻搬到树荫底下躺着歇午觉,“爹爹,你热不热?”阿娇拿着鹅毛扇,一边给陈午扇着,一边问。
陈候笑开了怀,“热啊!有什么提议吗?”最近阿娇活泼了不少,也不想刘荣的事了,陈午放心了不少。这阵子太热,阿娇一直跟堂邑的老仆人打听附近哪里凉快,能避暑,估计又想到哪去玩了。
“东边有座茅山,茅山东畔有个湖叫月湖,那里有山有水、枝繁叶茂,景色想来不会差。阿爹,正好天热,要找地方避暑,我们去看看好不好?”
陈午笑了,“好啊,怎么不好!但你别忙,我们既要避暑总要有地方住才行,我先问问这里的乡绅看谁有庄子在那边,我们就可以多呆阵子。”
“哈哈,好啊好啊!爹爹真好!”阿娇雀跃起来,打这之后就日日收拾行装,想来以堂邑候的身份借一个庄子还是很容易的。
**【17】 高山流水遇知音(2)**
“外套、斗篷、晨衣、木屐、软枕、团扇、一箱书、笔墨纸砚这些都装好了。翁主想想还有什么漏下的没?”阿冉笑眯眯地问。阿娇的四个贴身丫鬟,分别是知秋、知明、阿冉和阿莞。
“古琴!”阿娇想了想,“一定得带上。”
“知明,你还记得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吗?”
“奴婢知道!”知明平时闷不肯声,却最爱读书,阿娇读的那些《周易》、《道德经》、《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黄帝四经》她都能熟读,所以这些历史典籍的问题阿娇都会问她。
“奴婢记得,相传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伯牙的琴音描绘的是‘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被伯牙引为知音。等到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嗯!”阿娇摇头晃脑的,“我学琴也满六年了,不知道琴艺如何,能不能奏出高山流水呢?”
“嘻嘻嘻。翁主禀赋高贵,谁要是能得您引为知己那真是他的荣幸呢。”
又过了几日,陈候和阿娇这一行就浩浩荡荡地前往茅山,住在茅山半山腰上三老的宅子里。
清晨的第一道曙光穿过层层的云雾照在山上的时候,阿娇已经坐到了山顶上。纤细白皙的柔荑,滑过细细地琴弦,这把古琴是薄皇后送给她的,如今她背靠着杳深的山林,背山面湖,听着群鸟的啼音在山间回荡。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
陈候叹一口气接着说下去,“临江王归去,你母亲也很伤心,太后就更伤心了。你不能怨她们,作为支撑整个家族的女人,她们也有不得已的苦衷。”陈候的眼神渐渐沉重了起来了,开始为女儿担心,“你离开一阵子也是好事情,但愿你母亲和阿婆会改变主意。我真不愿意你走簿皇后的老路,当然你不一样,你这么美丽,这么聪明。你将来一定会很幸福的……”
这天父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她相信大家都是爱她的,只是很多事情不会因为感情而改变。
陈午宠爱女儿是出了名的,如今在自己的封地上,女儿想做什么他都不反对。堂邑县以及六和郡的氏族乡绅都纷纷结交陈候,来往的宾客可谓是络绎不绝。阿娇在堂邑每日不是看书、弹琴、作画,就是陪父亲宴饮,享丝竹之乐,不知不觉就过了半年。堂邑县偏南,一到夏季就酷热难当,阿娇都想方设法找地方避暑。
这天下午,陈午命人把床榻搬到树荫底下躺着歇午觉,“爹爹,你热不热?”阿娇拿着鹅毛扇,一边给陈午扇着,一边问。
陈候笑开了怀,“热啊!有什么提议吗?”最近阿娇活泼了不少,也不想刘荣的事了,陈午放心了不少。这阵子太热,阿娇一直跟堂邑的老仆人打听附近哪里凉快,能避暑,估计又想到哪去玩了。
“东边有座茅山,茅山东畔有个湖叫月湖,那里有山有水、枝繁叶茂,景色想来不会差。阿爹,正好天热,要找地方避暑,我们去看看好不好?”
陈午笑了,“好啊,怎么不好!但你别忙,我们既要避暑总要有地方住才行,我先问问这里的乡绅看谁有庄子在那边,我们就可以多呆阵子。”
“哈哈,好啊好啊!爹爹真好!”阿娇雀跃起来,打这之后就日日收拾行装,想来以堂邑候的身份借一个庄子还是很容易的。
**【17】 高山流水遇知音(2)**
“外套、斗篷、晨衣、木屐、软枕、团扇、一箱书、笔墨纸砚这些都装好了。翁主想想还有什么漏下的没?”阿冉笑眯眯地问。阿娇的四个贴身丫鬟,分别是知秋、知明、阿冉和阿莞。
“古琴!”阿娇想了想,“一定得带上。”
“知明,你还记得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吗?”
“奴婢知道!”知明平时闷不肯声,却最爱读书,阿娇读的那些《周易》、《道德经》、《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黄帝四经》她都能熟读,所以这些历史典籍的问题阿娇都会问她。
“奴婢记得,相传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伯牙的琴音描绘的是‘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被伯牙引为知音。等到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嗯!”阿娇摇头晃脑的,“我学琴也满六年了,不知道琴艺如何,能不能奏出高山流水呢?”
“嘻嘻嘻。翁主禀赋高贵,谁要是能得您引为知己那真是他的荣幸呢。”
又过了几日,陈候和阿娇这一行就浩浩荡荡地前往茅山,住在茅山半山腰上三老的宅子里。
清晨的第一道曙光穿过层层的云雾照在山上的时候,阿娇已经坐到了山顶上。纤细白皙的柔荑,滑过细细地琴弦,这把古琴是薄皇后送给她的,如今她背靠着杳深的山林,背山面湖,听着群鸟的啼音在山间回荡。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