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心计:阿娇皇后_分节阅读_4
/>
还见到了锦娘,含着泪对他说:“王爷的冠礼该如何庆祝呢?”二十周岁是男子成年的年纪,很小的时候,父皇就曾经笑着说等到我成年了,他要亲自为我举行冠礼。可是等我真的要成年了,他却忘记了我。
他还恍惚间回到了离开临江那日。来临江的时候,临江正下了半月的霪雨,整座城市都笼罩在湿漉漉的氛围中。而离开临江的时候,天空却一览无云,冬日的阳光暖暖的,照的每个人心情舒泰,除了离别的人。
他开导着锦娘留在临江,锦娘不放心地絮絮叨叨的说话,车轴断裂,马车倏然停下。她的脸色,倏然变的惨白。而我不能安慰她,因为我的心也不安。重新换了车子,我随着它,回往我以为已经离别过的长安。
这些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下子都清晰如在眼前,当然还有和阿妍一样美丽的阿娇。被废黜太子位的时候,未央宫中正流传着一个金屋藏娇的美好故事。当姑姑问起是否愿意娶阿娇为媳妇的时候,他那并不亲近的异母弟弟刘彘答道,“诺。——若得阿娇为妇,愿以金屋贮之。”
阿娇是刘荣心中的姑射,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神人姑射,金屋子虽贵重,但太俗气,配不上她。可是,他的想法,没人在乎。
“王爷、王爷。”恍惚间刘荣听到有人在叫他,他不想醒过来,只想就这样一直睡下去,一直睡下去。
“王爷,小的是魏其侯派来的。”长吏继续说着。魏其侯窦婴是刘荣的老师,当年是母亲栗妃千挑万选为他择定的老师,即使后来贬为临江王,这位老师也常常写信来鼓励他振作。
刘荣缓缓地坐起来,“老师最近可好?我让他操心了。”
“侯爷好着呢,只是惦记着您。您一住到中尉府侯爷就来看您,可是郅都一直都禁止任何人来探望。所以侯爷就叫小的带了刀笔来,你有什么委屈就写下来,侯爷都会帮你伸冤的。”
“老师费心了。”刘荣踉跄地站起来,走到栅栏边接过刀笔,握在手里。看到临江王那一副落魄憔悴、瘦骨嶙峋的模样,实在没想到这次的打击对他这么严重,长吏安慰他说:“太子,您可要节哀顺变,千万不要糟蹋自己的身子啊。太后到渭水过上巳节去了,等她回来一定会为你做主的。”
刘荣勉强打起精神,“替我回去告诉侯爷,让他费心了,徒弟无能。”“是。小的记住。”长吏作了揖,快速离开了。
刘荣看着手里的刀笔,身为堂堂一男儿,却只会教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人伤心,枉为男儿。“还要这样继续吗,何必继续下去,自己的人生何必继续。”
刘荣割下一块略为平整的床板,在上面一笔一画地刻着:
儿荣拜启父皇阁下: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之事君,不可不忠,子之侍父,不可不孝。荣以臣子之身,终日念及此二句是也。
遥想幼时,携父皇手,戏曰,“愿人生静好,天下太平,家,国各得所适。”当时尚以此愿微小,及长,方知不可及。然荣在远方,思念父君之情,终日不可懈怠。而事犯不赦,不怨。
之后,他解下自己的腰带,站在床上挂到窗户的铁栅栏上,仔仔细细地打了一个结。看着这十步陋室,自己的一生就结束在这里,真是心有不甘,但是想到未来漫长的一生自己都要因为这前太子的身份苟活于世,时不时地就要为自己做的是到长安来解释,等候处置......罢了,罢了,想到那必将荒如死灰的人生,心已死,心已死.......
&
还见到了锦娘,含着泪对他说:“王爷的冠礼该如何庆祝呢?”二十周岁是男子成年的年纪,很小的时候,父皇就曾经笑着说等到我成年了,他要亲自为我举行冠礼。可是等我真的要成年了,他却忘记了我。
他还恍惚间回到了离开临江那日。来临江的时候,临江正下了半月的霪雨,整座城市都笼罩在湿漉漉的氛围中。而离开临江的时候,天空却一览无云,冬日的阳光暖暖的,照的每个人心情舒泰,除了离别的人。
他开导着锦娘留在临江,锦娘不放心地絮絮叨叨的说话,车轴断裂,马车倏然停下。她的脸色,倏然变的惨白。而我不能安慰她,因为我的心也不安。重新换了车子,我随着它,回往我以为已经离别过的长安。
这些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下子都清晰如在眼前,当然还有和阿妍一样美丽的阿娇。被废黜太子位的时候,未央宫中正流传着一个金屋藏娇的美好故事。当姑姑问起是否愿意娶阿娇为媳妇的时候,他那并不亲近的异母弟弟刘彘答道,“诺。——若得阿娇为妇,愿以金屋贮之。”
阿娇是刘荣心中的姑射,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神人姑射,金屋子虽贵重,但太俗气,配不上她。可是,他的想法,没人在乎。
“王爷、王爷。”恍惚间刘荣听到有人在叫他,他不想醒过来,只想就这样一直睡下去,一直睡下去。
“王爷,小的是魏其侯派来的。”长吏继续说着。魏其侯窦婴是刘荣的老师,当年是母亲栗妃千挑万选为他择定的老师,即使后来贬为临江王,这位老师也常常写信来鼓励他振作。
刘荣缓缓地坐起来,“老师最近可好?我让他操心了。”
“侯爷好着呢,只是惦记着您。您一住到中尉府侯爷就来看您,可是郅都一直都禁止任何人来探望。所以侯爷就叫小的带了刀笔来,你有什么委屈就写下来,侯爷都会帮你伸冤的。”
“老师费心了。”刘荣踉跄地站起来,走到栅栏边接过刀笔,握在手里。看到临江王那一副落魄憔悴、瘦骨嶙峋的模样,实在没想到这次的打击对他这么严重,长吏安慰他说:“太子,您可要节哀顺变,千万不要糟蹋自己的身子啊。太后到渭水过上巳节去了,等她回来一定会为你做主的。”
刘荣勉强打起精神,“替我回去告诉侯爷,让他费心了,徒弟无能。”“是。小的记住。”长吏作了揖,快速离开了。
刘荣看着手里的刀笔,身为堂堂一男儿,却只会教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人伤心,枉为男儿。“还要这样继续吗,何必继续下去,自己的人生何必继续。”
刘荣割下一块略为平整的床板,在上面一笔一画地刻着:
儿荣拜启父皇阁下: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之事君,不可不忠,子之侍父,不可不孝。荣以臣子之身,终日念及此二句是也。
遥想幼时,携父皇手,戏曰,“愿人生静好,天下太平,家,国各得所适。”当时尚以此愿微小,及长,方知不可及。然荣在远方,思念父君之情,终日不可懈怠。而事犯不赦,不怨。
之后,他解下自己的腰带,站在床上挂到窗户的铁栅栏上,仔仔细细地打了一个结。看着这十步陋室,自己的一生就结束在这里,真是心有不甘,但是想到未来漫长的一生自己都要因为这前太子的身份苟活于世,时不时地就要为自己做的是到长安来解释,等候处置......罢了,罢了,想到那必将荒如死灰的人生,心已死,心已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