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四章 各有归宿(下)
�终究也没直说是否应允雪雁去看紫鹃。

  或许在当初紫鹃琵琶别抱的时候,黛玉就已经放弃了那个总是一脸的聪慧,笑盈盈望着自己的小姑娘。

  转眼间,三日的童试终于告一段落,这三日来,林致远是片刻不歇,更别说回府了,整日围绕这一帮小孩子们转圈圈。贡院专门辟了一处大殿做考场,免了孩子们在寒风中受罪,大殿里不惜财似的点了火盆芋,熏得暖烘烘,林致远又怕学子们中毒,时不时的提点官差开窗放风。等卷子一封,童生们或是〖兴〗奋,娄是沮丧的出了贡院,林致远等人的工作才算刚刚开了个头。

  林致远前世是个老师,对阅卷这一行当在清楚不过,礼部几位小娄们瞪圆了眼睛,看着林致远面前的卷子刷刷刷翻飞,历年那些老大人们审阅一张,到了林大人这儿,只怕已经看过了五页。

  当中一个小吏壮着胆儿问道:“大人,这是不是有些匆忙了些?

  童生们好容易赶上了这次的恩科,大人还是”小吏冲着林致远含蓄的僵笑一下:“还是再看看的为好。”

  林致远头也没抬,将小吏说话间就批阅出来的一套卷宗递给对方:“自己看!”

  四名小吏对视了一番,忙伸手接下,一页一页翻下去。林致远的字潦草却是名家的风范,四人就觉得这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却又想不起来,只好慢慢往下细看。

  林致远看卷,话不多,但眼光毒辣,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一语中的,写出来的评语要么谈谐,要么刺痛人心。小吏们看的牙直酸,不断庆幸当年自己参加童试的时候没遇见这么一个铁面无私包青天,翻过整一本,不过两三篇佳作,林致远的赞誉之词也从不吝惜,于是竟成了两个极端。

  要说林致远的速度绝不能叫人小觑,几乎是过千份的卷宗都由他一人料理,从封午后封了贡院,直到次日宵禁将近结束,大殿里东倒西歪一群跟着打盹儿的小吏和衙役们,只林致远精神奕奕的就将最后一张卷宗铺好,这才算大功告成。

  看着平日娇生惯养的官老爷们,被折腾的席地而睡,林致远淡淡一笑,瞄见桌案上高低有致的笔架,手中狼毫一颤,青竹笔架便“啪”的一声摔倒在书案,惊得一帮人两眼茫茫的睁开。

  “大,大人,这些都是审阅过的?”

  一位小吏根本不敢相信地上那一摞子都是林致远的杰作,林致远反笑道:“拆了封头,本官这就进宫面圣。”众人不敢耽搁,大殿里人来人往,分工明确,但速度上足比历届童试快一倍有余。

  天已然大亮,林致远揣着华丽热于乎、新出锅的名单往宫门去。往宫门去的这一路上,不少大人都认得林致远这顶蓝呢小轿,没上来攀谈之前还都以为是贡院出了岔子,林致远往皇宫找陛下搬救兵去,等一听林致远说是卷宗批阅完毕,人人目瞪口呆,使劲儿掏自己的耳朵。

  皇上由人搀扶着上了朝,一抬头就眼见笑盈盈的林致远站在其间“林致远,你不好好在贡院里阅卷,跑到金鉴殿上作甚?难道不知,卷宗拆卸后贡院不准进出人。!”

  林致远忙将怀里的折子往前一递,小宦官顺势接下,林致远笑望着皇帝:“臣怎敢违背祖宗家法,不过是因了卷宗审阅结束,臣以为陛下定然心情急切,这才匆忙赶回!”

  皇帝与众臣子的反映并无二样,目睁口呆的看着林致远“今科京城地区共有多少人参加童试?”林致远昂首道:“回禀陛下,总计一千零三丰六人。”老大人纷纷开始合计,这一个时辰得看多少卷宗,才能得出林致远这般的神速。皇帝头一疼,没往好地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