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未来的选择(为新书求支持)
�非判断,杀人者偿命,只在证据充分,人们自然可以做出决断,没有证据,自然要放人,是宁可错杀一千而不放过一人,还是宁可放过一千,也不错杀一人,我更倾向于后者,用证据与事实说话……”

  接着唐浩然又指着报纸说道。

  “这个案件并没有代表性,我们要看到的是,这次事件在全国涉及到那么多的人,通过陪审团的审理,几乎所有的案件都是符合司法意愿的,而这只是个例,个例不代表一切,毕竟,我们要相信,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自然会曲分是非曲直,再则……”

  接下来的话,唐浩然并没有说出来,在某种程度上陪审团的使用,同样也是政府摆脱指责的一道盾牌,因为做出判断的是陪审团,而不是法官。

  就像这次事件涉及那么多的人,最终判决他们有罪的人,并不是政府官员,而是他们的父老乡亲,那些普通的百姓用心中最基本的是非观,做出了他们的判断,至少在未来,人们或许可以指责政府逮捕了太多的人,但绝不会指责司法不公。

  因为公平的大棒交给了普通的百姓,交给了律师,而不是由政府所掌握。

  “有争论也好,这样大家才能够进行普法教育,只有百姓们认识到法律权威,他们才会相信法律,敬畏法律,过去,咱们的百姓是敬官不畏法,说实话,我更希望了,有一天,他们能够畏法而不敬官,这话说的远了,张卿,你对东瀛那边发来的请愿书怎么看。”

  话锋微微一转,唐浩然又提到了另一件事,在过去的几年间,在官方言语中,就不再用“日本”或“尼古拉总督区”去称呼一衣带水的四岛,而是用“东瀛”或者“扶桑”,这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官方的态度,毕竟日本已经灭亡,而称“尼古拉总督区”又意味着承认俄罗斯对日本的占领,所以最合适的称谓就是“东瀛”或者“扶桑”,这样的古称。

  “陛下,臣以为,这是一件大好事!”

  张之洞恭敬的答道。

  “可以说,这份请愿书,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解决了将其纳为帝国四行省的问题,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提出的,而是应该“东瀛”民众的呼声,将其纳为帝国行省!”

  尽管一直以来,在如何对待“东瀛”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但是实际上,无论是在东北高层亦或是现在的帝国高层,最基本的共识就是将“东瀛”纳为帝国的行省,而不是作为藩属国存在。实际上,中华帝国根本就没有“藩属国”,现在应该朝鲜方面的请求,将朝鲜纳为帝国行省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所差的只是一块“牌子”,将统监府更名为省政府的一块牌子,毕竟经过十几年的处心积虑的“准备”,统监府早已经完全将朝鲜控制,现在的朝鲜与帝国行省并没有任何区别。

  但在“东瀛”问题上,却没有那么简单——四千多万“东瀛”人是在俄罗斯殖民下生活了十年,他们对“殖民”的抵触情绪,是唐浩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也正因如此,在接收“东瀛”的问题上,才会一直拖到现在,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内局势不靖,使得政府根本就抽不开身去接管日本,更重要的一点是,共识很难达成。

  到底是直接建立总督府,以总督制的行省作为过度,还是直接按照最初的构想,将“东瀛”分成四个行省,通过对“东瀛”的“分裂”,促成“东瀛”并入中国。

  但现在,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毕竟,“东瀛”已经到了非接收不可的时候了。

  “行省好纳,不过只是一纸通文既可,但是,这个行省却很难办,是实施总督制,还是实施省府制,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