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得空,与我一道同游?”

  朝鲜是大明亲近一个属国。号称小中华。李家王朝对大明一向恭顺,是太祖亲口所言“永世不伐之地”,长期以来关系良好,所以皇帝也愿意给朝鲜使团和自己亲弟弟一个面子,准许使团出京入浙。因了大明规定,似这样使节队伍中,必须要有锦衣卫武官一道,除了保护,也有监察之意。且宣王大寿之庆,不容有失,所以萧燕被锦衣卫指挥使徐庆林指派随行。今天能上船到湖心人,无不位高权重,似萧燕这样五品千户,原本就不够资格,加上宣王与徐庆林早年有过不和,自然不愿看到他派来人。

  船上安全护卫,除了王府,还有锦衣卫浙江指挥衙门人。任浙江指挥衙门千户陆俊能干机敏,从前与萧燕是同僚,关系尚可。萧燕知道宣王不欲自己出现他寿筵上扫他兴,考虑到应无大事,便也未坚持上船,只叮嘱过陆俊后,自己就便衣绕湖漫步而行,不想却这里遇到谢原。

  萧燕既这样开口,谢原自然欣然应下。两人前次见面时,因有公务身,也未多话,此刻游湖半圈,相谈甚欢,渐渐连称呼也改了,不再随官职。萧燕比谢原大了一岁,二人便以兄弟相称。

  行经岳王庙前,萧燕道:“锦衣卫供奉岳王爷。我既入了这门,今日又路过,岳王庙少不得要进去拜一拜。”二人经过古柏参天甬道,入了正殿,拜过帅盔战袍岳王塑后,出来行经一酒肆,一时兴起,便登楼拣了个临窗雅座,相对落座,浅酌数杯后,耳边忽然传来一阵隐隐鼓乐之声。从窗中眺去,估摸着应是王府一拨贵客登船,待那艘大画舫缓缓驶往湖心,街边行人便纷纷跑去未被禁严湖边去看热闹。

  萧燕收回视线,望向对面谢原,见他正靠椅背上,眉宇间神情怡然,踌躇了下,终于还是道:“谢老弟,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是和李三娘有关。”

  谢原一怔,立刻看向了他。

  萧燕不再犹豫,略微压低了声,道:“我先前听说,你与她似有婚约,本以为你们已结成连理。昨日却意外得知一消息,你们过来路上似与宣王世子相遇,他要娶她为妃?本朝规矩你也晓得,似世子这样皇室子弟,婚配时属地里平民中择选便可。王府既有此意,我当时便猜测她应已与你解了约?那位三娘子,她自己若愿意话,这桩婚事本也没什么。但其中有些隐情,怕她也是不知,若就这样嫁去,未必是桩良缘……”

  锦衣卫耳目遍布天下。宣王虽得皇帝宠信,但王府中也安插过人。朱友莲事,萧燕自然清楚。

  他当锦衣卫多年,遇到这样与己无关事,本来绝不会插手。只是出于当初那女子留给自己极好印象,现既见到谢原,忍不住便提了一句。

  谢原听他说原是这事,一松,便道:“她拒了王府婚事。”见萧燕露出惊讶之色,便把原委略微提了下,末了,又略有些不自然地道:“我和她……又好回来了……”

  萧燕这才明白过来,由衷赞道,“试问这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到富贵浮云?这位李三娘,果然少见。谢老弟好福气,能得娶这样一位贤妻。只是待你们成婚之日,我怕是赶不上讨杯喜酒喝了,唯祝你二人琴瑟和鸣,白头偕老。”

  谢原觉着他赞三娘话深得己心。点头道:“她这样女子,我确实第一次见。能娶她为妻,于我是生平第一事。多谢萧兄吉言。”说罢敬了一杯。

  此事既无碍了,似这种牵涉王室成员秘闻事,萧燕自也不再提,只是道:“宣王爷向来有贤名,何况这样王府婚娶之事,三娘子既然不愿,想来应也不会再滋扰不放。”说罢便转了话题。谢原虽知他方才话未说完,只见他转了话,便也不再追问了。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