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航空热(下)
“无知”的意思。这个隧道视野其实也就是形容一个人在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区域里面,往往看到的方面不太大,无法看到更远大的世界。其实这个隧道视野很多,比如说长期在某一个部门任职,很可能会让他的视野也都会局限在这个行业或者是和这个行业有关的事情方面,一旦到了别的岗位,那也许就完全无法适应。就好比军队里面有些人长期在后勤部门任职,往往造成不了解前线的事情了,最后后勤和前线无法有效对接,这样出问题是必然的。

  这种情况还有很多,长期在某一个部门,或者长期研究某一种学问,也都会有这种情况。还有一种也就是长期在地方任职,这样视野往往局限于地方,无法把自己的目光投放到全国,这个也就是很多地方官员常有的现象,这样也就是为什么要加强地方和中央部门官员之间交流的原因,避免这种隧道视野。

  也许很多人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并且说什么内行领导内行才是最好的。可是事实上有些真正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是明白一个道理,不怕外行管理内行,最怕的也就是内行管理内行。太过于内行的人往往管理不好这个太过于内行的事情,这样其实也就是一个隧道视野的问题。太过于深入了,这样反而让他一叶障目,无法看到更远大的天下,无法有效的把这个行业所需要的东西去和别的行业进行对接,很容易出现各环节脱节了。

  甚至后世美**队也都请一些科幻和军事电影的导演编剧去帮助军队演习,甚至当做参谋。这个其实也就是害怕隧道视野造成的具现,让那些天马行空的编剧导演来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太过于内行的隧道视野。其实很多时候往往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却比起一个太过于内行的人的惯性思维更有用。

  这个世界上很多科技发明促进,往往反而不是由太过于专业的人去“首倡”的。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其实是自行车修理工,甚至发西方明播种机的人是音乐家,恐怕当年发明手风琴的那个西方音乐家做梦也都没有想到,自己的手风琴原理居然会被用在了播种机上面。这个也就是渠道视野带来的重大缺陷,无法互相的从不同行业去对接应用。也许有些技术是很多行业通用的,可是因为某些人太过于内行了,造成了视野不够广泛,最后反而被扼杀了更多的利用渠道。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也许很多科技发明具体真正使用出来的是专业人士,把他从理念变成实际应用的东西,是专业人士来进行的。可是那个提出这个“金点子”的人,却很多都不是本行业的专业人士,只是那个行业的人听到了这个“非专业”的人的奇思妙想这才会开始研究。这种例子很多很多,如果没有外行人一个奇思妙想,也许内行人想破脑袋也都无法联想到这方面,这个其实何尝不是一种太过于内行的悲哀呢?

  “你们认为你们关于飞机的研究能力已经见底了吗?”王国瑞问道。

  那个装备部的官员惭愧的说:“臣惭愧,确实如此,不然我们也都不会出此下策啊!”

  王国瑞想了想,没有开口骂他了。这个听起来十分简单,可是却也不得不说是一个无奈的现象。中国目前的人才基础太差了,目前中国的科技人才太少,甚至门类都很不齐全。这种人才的缺乏可以说多年以来积累下来的,不是说补充也就补充的。一个健康的现代国家,社会职业分工已经给非常广泛。社会分工是一种促进进步的重要方式,而社会分工却同时也要有足够的人才体系。

  目前中国的人才往往是军事人才不缺,可是科技人才却比较窄小。科技方面的人才往往集中在机械,技工,还有一些和军事有关的项目方面。而这些人才往往还不够细分,所以他们所从事的行业还是相对窄小的。无法通过别的行业触类旁通,再加上本来也就缺乏的人才,还药方分配到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