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插曲
明年又保佑你们发大财!’
“两兄弟第二年又发了。那些越来越穷的人家怎么也搞不懂为什么按神仙的要求供奉了,却不能得到保佑。两兄弟却暗自嘲笑那些蠢人,‘物以稀为贵,都供一样的东西,有哪路神仙会喜欢?’”
春花听了,不由笑道:“所以要与众不同,才有搞头。”
陈夫子不由好笑,“这样讲还真有些道理。人不要太愚笨,不要人云亦云。”
春月犹嫌不够味,追问道:“那第三年两兄弟又供奉的什么?”
刘三耐烦了,道:“我咋知道,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快扫地,早点做完了,明天好玩。”
春月有点不高兴。
春花娘道:“听你爹胡说呢,快把抹布拿来,这里有点灰。”
当晚供灶神,春花不由笑道:“老爹,今年我们是供清粥小菜呢,还是大鱼大肉?”
刘三神气活现地道:“我又没听过神仙的私话,哪里知道他们的要求,还是赶流行吧,出不了大错。等回了刘家村,我们还要再供一回家里的灶神,都是一家的,神仙能享用两回,迟一点想必他也不会说啥。”
陈夫子真是对这家没有规矩的人家说不上个好歹来,于礼不合,却又歪理一堆,但又让人心安理,她摇摇头,脸上却是笑盈盈的。
下了大雪之后,天竟然晴朗起来,虽然每天都是雾气沉沉,就中午那会儿能得到清明,但这半个月以来,老天爷总算是没有下雨,给大家一个天晴过年。
昨晚供了灶神之后,刘家人乱哄哄地收拾衣服行李日用品干粮,恨不能把家当一起带走。出外要花钱,多带一点是一点,能节省一文是一文。
孩子们闹哄哄地转来转去,春花娘大声喝止,发了脾气才安静下来。好不容易睡在床上,又兴奋得睡不着,巴不得立刻马上就飞到县城里吃好吃的了,等睡着了,就做了一晚上奇奇怪怪的美梦,梦见灶神菩萨光临他们家来吃肉,吓得人出一身冷汗。
终于,第一道曙光降临了大地。
真是个好天气,久违不见的太阳竟然露脸了!
孩子们睡得晚,早上起来就懒洋洋地。东拉西扯,出了门,又忘记带什么什么东西了要回家去取,一阵折腾,好不容易才算出了门。
赶车马的不耐烦,催促着快点,赶了他们一趟,还想找其他生意呢。
春花娘却觉得车夫态度不好,咕哝着她花了大价钱租马车,等一等又怎么样。
年节下车马船比平时要贵上一倍,要不是刘三家提前订了马车,现找的话,除非再多花钱,估计是找不到现成的马车的。
兴许是走俏的原因,马车夫比平时看起来就没有那么热忱,爱搭理不搭理的,让兴奋中的刘家人略略有点不乐。
到了商路和官道的分岔口,刘三吆喝着赶到官道上去。
车夫便以一种看土包子的眼神扫了刘三一眼,轻蔑地道:“看那条路平坦好走,就以为人人都走得了吗?看到那座房子没有,那是驿站,专门接待官老爷的!那是官道,懂不懂!平头老百姓不能走!”
春花娘终于火了,“你这个车夫怎么这么没礼貌,怎么说话的!看不起人!那就不要挣我家的车钱!难道你不是镇上的人,连我家是谁你都不知道吗?”
车夫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常年在外,对本镇�
“两兄弟第二年又发了。那些越来越穷的人家怎么也搞不懂为什么按神仙的要求供奉了,却不能得到保佑。两兄弟却暗自嘲笑那些蠢人,‘物以稀为贵,都供一样的东西,有哪路神仙会喜欢?’”
春花听了,不由笑道:“所以要与众不同,才有搞头。”
陈夫子不由好笑,“这样讲还真有些道理。人不要太愚笨,不要人云亦云。”
春月犹嫌不够味,追问道:“那第三年两兄弟又供奉的什么?”
刘三耐烦了,道:“我咋知道,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快扫地,早点做完了,明天好玩。”
春月有点不高兴。
春花娘道:“听你爹胡说呢,快把抹布拿来,这里有点灰。”
当晚供灶神,春花不由笑道:“老爹,今年我们是供清粥小菜呢,还是大鱼大肉?”
刘三神气活现地道:“我又没听过神仙的私话,哪里知道他们的要求,还是赶流行吧,出不了大错。等回了刘家村,我们还要再供一回家里的灶神,都是一家的,神仙能享用两回,迟一点想必他也不会说啥。”
陈夫子真是对这家没有规矩的人家说不上个好歹来,于礼不合,却又歪理一堆,但又让人心安理,她摇摇头,脸上却是笑盈盈的。
下了大雪之后,天竟然晴朗起来,虽然每天都是雾气沉沉,就中午那会儿能得到清明,但这半个月以来,老天爷总算是没有下雨,给大家一个天晴过年。
昨晚供了灶神之后,刘家人乱哄哄地收拾衣服行李日用品干粮,恨不能把家当一起带走。出外要花钱,多带一点是一点,能节省一文是一文。
孩子们闹哄哄地转来转去,春花娘大声喝止,发了脾气才安静下来。好不容易睡在床上,又兴奋得睡不着,巴不得立刻马上就飞到县城里吃好吃的了,等睡着了,就做了一晚上奇奇怪怪的美梦,梦见灶神菩萨光临他们家来吃肉,吓得人出一身冷汗。
终于,第一道曙光降临了大地。
真是个好天气,久违不见的太阳竟然露脸了!
孩子们睡得晚,早上起来就懒洋洋地。东拉西扯,出了门,又忘记带什么什么东西了要回家去取,一阵折腾,好不容易才算出了门。
赶车马的不耐烦,催促着快点,赶了他们一趟,还想找其他生意呢。
春花娘却觉得车夫态度不好,咕哝着她花了大价钱租马车,等一等又怎么样。
年节下车马船比平时要贵上一倍,要不是刘三家提前订了马车,现找的话,除非再多花钱,估计是找不到现成的马车的。
兴许是走俏的原因,马车夫比平时看起来就没有那么热忱,爱搭理不搭理的,让兴奋中的刘家人略略有点不乐。
到了商路和官道的分岔口,刘三吆喝着赶到官道上去。
车夫便以一种看土包子的眼神扫了刘三一眼,轻蔑地道:“看那条路平坦好走,就以为人人都走得了吗?看到那座房子没有,那是驿站,专门接待官老爷的!那是官道,懂不懂!平头老百姓不能走!”
春花娘终于火了,“你这个车夫怎么这么没礼貌,怎么说话的!看不起人!那就不要挣我家的车钱!难道你不是镇上的人,连我家是谁你都不知道吗?”
车夫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常年在外,对本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