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古董摊前
��小贩聚集,卖各种各样的古董,包括钱币、瓷器、字画、古书。古董有真也有假,只不过真的是九牛一毛,熟悉星海的人都把那儿当个工艺品展会,而不是古董展。
我踱到人民广场,偌大的广场如春运般人山人海,耳里全是喇叭声,过去是靠肉嗓喊,现在全是录好音的喇叭声。
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卖古董的,也有少部分是给孩子娱乐的,什么用圈套小玩具,套到就是你的,汽枪打气球,一块钱一枪,打着气球有奖励之类。
我慢吞吞的走着,先去打了几枪,一枪没中汽球,不服气,继续掏了十块钱,接着打。
打汽球的旁边是个卖瓷器的,摊位上没什么生意,百无聊赖的瞅着我。我没敢看他,这里的小贩只要你看他一眼,他就会热情如火的迎上来跟你推荐东西,拉着不让你走,有点像卖切糕的。
你嫌这个花瓶八百太贵,他还有八十块,八块的,总之竭尽所能的缠着你。
枪打完,瓷器摊竟然热闹起来了,围了七八个人,这下我知道摊主不会缠着我了,我敢打量瓷器摊了。
我深知这里的大多数所谓古董其实都是现代的瓷器故意埋土里几年,弄的脏兮兮的,或者故意当尿壶几年,弄的又黄又黑后,然后一些傻x竟然真相信是古代皇帝或丫环用过的花瓶了。
碰到识货的,就当工艺品,卖个百八十元也不错;碰到纯傻x,也有可能白菜卖出白粉价,卖出好几万也说不定。
我驻足在摊位前观看,一个乳白色的上面绣着观世音的半人高的大花瓶我觉得挺好看,但不敢伸手去碰。
所谓碰瓷,最初的意义就是指卖古董的在你要看某个瓷器时,他将瓷器拿着递给你,然后在空中与你手交会时,故意失手滑落摔碎花瓶。接下来就是讹诈你的时候了,非说是你弄碎的,这花瓶值十来万,你不赔别想走,一边吵着一边就冒出来几个彪形大汉,跟卖切糕是一样一样的。
这个拿东西接东西,在空中本就是一瞬间的事,如果当时没有监控摄像头,那的确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的事。
当然,现在这种恶劣的讹诈现象相对较少,但还有一种现象是有的——就是有些花瓶在土里埋久了,或当尿壶久了,手一碰就碎,那摊主不可能不找你麻烦吧,所以尽管我有点感兴趣,可我连碰都不敢碰。
人群中一个打扮时尚的妇女道:“大哥,这青花瓷是真的不?”
妇女指着一个农村腌菜罐似的的矮胖瓶子道。瓶子淡白色,上面绣着青色的龙凤,花纹不错,但造型不咋地。
我是不懂古董,完全以看工艺品的眼光在看。
这个妇女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她的腔调很有意思。我听得出来她是一个东北人,但她又嫌东北腔调不够时尚,所以是硬捏着嗓子用东北腔调说港台风味的普通话。
能问出这种话的,无疑是个大外行,这儿东西一千件有半件是真的就不错了。
带着鸭舌帽的小贩眼睛一亮,知道遇着傻x了:“当然是真的啦,假一罚十!”
这说的就是句废话。假一罚十,首先这个真假谁来鉴定?你去央视找鉴宝节目鉴定么?等你鉴定完,这小贩都不知道爬哪去了,你去哪找他?再说这个罚十,罚十是谁来监督谁来罚?这种流动摊点,又不是固定门店,谁监督得了啊?罚十,这个十又是十个什么东西?是十个烂酒瓶盖还是罚你一个划拳般的十字形手势,这些你都无从得知。
但很多人就吃
我踱到人民广场,偌大的广场如春运般人山人海,耳里全是喇叭声,过去是靠肉嗓喊,现在全是录好音的喇叭声。
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卖古董的,也有少部分是给孩子娱乐的,什么用圈套小玩具,套到就是你的,汽枪打气球,一块钱一枪,打着气球有奖励之类。
我慢吞吞的走着,先去打了几枪,一枪没中汽球,不服气,继续掏了十块钱,接着打。
打汽球的旁边是个卖瓷器的,摊位上没什么生意,百无聊赖的瞅着我。我没敢看他,这里的小贩只要你看他一眼,他就会热情如火的迎上来跟你推荐东西,拉着不让你走,有点像卖切糕的。
你嫌这个花瓶八百太贵,他还有八十块,八块的,总之竭尽所能的缠着你。
枪打完,瓷器摊竟然热闹起来了,围了七八个人,这下我知道摊主不会缠着我了,我敢打量瓷器摊了。
我深知这里的大多数所谓古董其实都是现代的瓷器故意埋土里几年,弄的脏兮兮的,或者故意当尿壶几年,弄的又黄又黑后,然后一些傻x竟然真相信是古代皇帝或丫环用过的花瓶了。
碰到识货的,就当工艺品,卖个百八十元也不错;碰到纯傻x,也有可能白菜卖出白粉价,卖出好几万也说不定。
我驻足在摊位前观看,一个乳白色的上面绣着观世音的半人高的大花瓶我觉得挺好看,但不敢伸手去碰。
所谓碰瓷,最初的意义就是指卖古董的在你要看某个瓷器时,他将瓷器拿着递给你,然后在空中与你手交会时,故意失手滑落摔碎花瓶。接下来就是讹诈你的时候了,非说是你弄碎的,这花瓶值十来万,你不赔别想走,一边吵着一边就冒出来几个彪形大汉,跟卖切糕是一样一样的。
这个拿东西接东西,在空中本就是一瞬间的事,如果当时没有监控摄像头,那的确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的事。
当然,现在这种恶劣的讹诈现象相对较少,但还有一种现象是有的——就是有些花瓶在土里埋久了,或当尿壶久了,手一碰就碎,那摊主不可能不找你麻烦吧,所以尽管我有点感兴趣,可我连碰都不敢碰。
人群中一个打扮时尚的妇女道:“大哥,这青花瓷是真的不?”
妇女指着一个农村腌菜罐似的的矮胖瓶子道。瓶子淡白色,上面绣着青色的龙凤,花纹不错,但造型不咋地。
我是不懂古董,完全以看工艺品的眼光在看。
这个妇女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她的腔调很有意思。我听得出来她是一个东北人,但她又嫌东北腔调不够时尚,所以是硬捏着嗓子用东北腔调说港台风味的普通话。
能问出这种话的,无疑是个大外行,这儿东西一千件有半件是真的就不错了。
带着鸭舌帽的小贩眼睛一亮,知道遇着傻x了:“当然是真的啦,假一罚十!”
这说的就是句废话。假一罚十,首先这个真假谁来鉴定?你去央视找鉴宝节目鉴定么?等你鉴定完,这小贩都不知道爬哪去了,你去哪找他?再说这个罚十,罚十是谁来监督谁来罚?这种流动摊点,又不是固定门店,谁监督得了啊?罚十,这个十又是十个什么东西?是十个烂酒瓶盖还是罚你一个划拳般的十字形手势,这些你都无从得知。
但很多人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