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画中僧 佛陀之心
萨所绘之画卷也所含禅机:试问菩萨为何倒坐?只叹终生不肯回头。

  众生其实不是不肯回头,而是欠缺一定的勇气所导致的内心迷茫吧。

  于是,画中僧便领了地藏菩萨的佛旨,化名为‘金罗觉’前往了人世,他的目的,就是要在世间寻找一名能够担当正义的心善之人加以点拨,以便应对未来世间出现的灭世浩劫。

  可是,当年的画中僧游历大江南北,所到之处,见到的尽是一些自私自利尔虞我诈之事,在末法时代的利益面前,似乎人性中的善良谦和等品格已经变成了最低贱之物,老人们为了钱财,可以装病装晕讹诈好心将其搀扶起的善良之人,壮年为了钱财,可以泯灭良知贩卖人口,官府的人为了钱财,则欺善怕恶颠倒黑白,对有权有势者奴颜巴结,而对无权无势的百姓则肆意欺压。

  五蕴皆苦,正是因为五蕴肆意滋生到了扭曲的状态。而五蕴之扭曲,也正是人心之扭曲,正是在这扭曲的环境扭曲的观念下,才使一些本来宝贵的东西开始变得轻贱起来的吧。

  在见惯了苦海滔滔之中的人间百态后,画中僧的心境慢慢变化,它之心本佛心,实在不想看见人间悲剧不停上演。

  于是,它居然违背了自己最初的任务,在人间的这段时间内,默默的帮助起那些善良的人。

  不过连它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决定到底是错还是对,不过,它无怨无悔,既然是佛的话,就算只能救一个,也不能让无辜的人受难。

  而它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最后一见善事,却是在北国。

  三十年前,北国发生了一件惨绝人寰的屠杀孕妇之事,而在整个事件当中,唯一在当天成功产子的人只有一个,就是那个叫姬乌兰的女人。也许当真是命中注定,在当年奄奄一息的北国之中,只有姬乌拉一人怀有善念,而正因如此,她才保住了自己的孩子,不过自己却因难产而死。

  后来,画中僧不忍抛弃那个孩童,所以便将其慢慢的抚养成人,因此却耽误了自己任务的时间,等到自身地藏佛气的效用即将消失之时,那个孩童终于长大了,所以,画中僧含笑而终回到了地府。

  按理来讲,它没有完成任务所以自然要向菩萨请罪,但当时菩萨却并没有怪它,只对它道:你这次人间之行,可曾领悟到了什么?

  画中僧如实所说:我这次人间游历,看遍了人世百态,也尝遍了众生疾苦,众生虽然多为狡诈之辈,但正因如此,方显善良之宝贵。宝贵的事物终究会发光。我眼瞧着一名孩童由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我尽量引导他脱离了那些污垢之事向善成长,但想不到的是,在教他如何成长的同时,自身也领悟了许多。我没有办法去描述那种快乐,就像静静的看一朵花得成长,一片叶的飘零,由种子发芽,逐渐茁壮,再到盛开怒放。在这期间,我的心是暖的,只是有些遗憾,我还没有看到那朵花得绽放便已经没了时间。

  菩萨听罢画中僧的话后,微笑了,只见他对画中僧说:花开,是需要时间的。你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甚至超脱了自我,接下来,就只要静待花开便好。

  说罢,菩萨带着欣慰的笑容走了。

  而画中僧思考着菩萨的话,久久终于释怀,菩萨方才的言下之意,正是这画中僧已经得道,借此顿悟,它完全可以超脱成佛。但画中僧却并没有这么做,从那天开始,它终日静坐于听经所莲池旁的菩提树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阴间的岁月远比阳世要缓慢的多,没有人知道它为何要放弃成佛而在此等待,而它究竟又在等待着什么?

  莫不是,当真在等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