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失败的阴影再次笼罩
�亚、利比亚甚至是摩洛哥本地的绿教徒们,全都变了一个样儿,反抗意识暴增。也就是还留在摩洛哥的绿教徒人太少了,否则老美光是国内就有的活儿干。

  背后有着阿盟甚至是中国背书做指导的北非绿教游击队们,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袭击警局。冲击道路上的军事哨卡,一波波的自杀式袭击层出不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威力可绝不一斑。

  因为中东地区石油过早的开发,这里的石油热潮直接影响到了北非的石油开发热度。可是战争初期阿盟的一连串空袭轰炸,以及游击队兴起之后的连连对油田油井发起的袭击,如今北非的石油产量真的比之原时空同期的北非也不多出几分。

  最让德国高层和军队高级将领们信心动摇的是北线的战争,在中国都还没有正式插手的情况,欧洲的力量竟然不能压制两俄罗斯和阿盟,这太让令人失望和震惊了。

  ——20年的默默发奋并没有缩短他们与中国集团的实力差距。现实是双方间的差距还被拉大了。

  一连串的失败,已经动摇了一些德国军政高层的信心和士气。中下级军官和官员或许还不清楚真相,但是高级军政要员却是非常的清楚,随着中国【必定】加入战争,尤其是以中国国防军为主体的联合武装力量的席卷而来,整个欧洲的战败已经不是某些失败主义者的呓语了。这就像原时空的一战,施里芬计划的失败就意味着德国的最终失败,一切只需要一个时间的过渡。或许一两年,或许三四年!

  此刻的欧洲盟军就是如此。

  一些还算理智的高级将领劝说德国政府尽快与中国方面进行和谈,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放弃捷克、奥地利,只要能保住德国自个就ok。

  希特勒本人是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出现的,所以他准备趁着来埃及的机会,与负责北非战场的德军主帅******·冯·布劳希奇好好地谈一谈。

  ******·冯·布劳希奇与希特勒是20多年的友谊,在上一场战争中两人就在战场上结缘,那时的******·冯·布劳希奇还只是一个上尉。战争结束后******·冯·布劳希奇的军衔已经升到了中校。

  战后的20年对于******·冯·布劳希奇和希特勒都是极重要的20年。这20年里,******·冯·布劳希奇从一个小小中校走到了上将的位置,而希特勒也从一个慕尼黑日报的著名战地记者变成了国家部长。可两个人的友谊没什么变化,甚至于双方在彼此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当中都相互的给对方不小的助力。

  正是在这种战局不畅的背景之下,希特勒与******·冯·布劳希奇就更有加深感情的必要了。为了此次拜访,他甚至亲自挑选了礼物,其中最贵重的莫过于一只来自中国的翡翠雕饰——一只立在崖头的苍鹰!这个玉雕大有来头,是满清时期中国皇宫里流传出的宝物,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辗转,最后流落到了欧洲,被希特勒这个三流画师看中。几年前希特勒随同德皇出访巴黎的时候,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的一家古董行里买了下。******·冯·布劳希奇本人确实是一位真正的军人,但也并不介意为他的妻子卢弗搜集些礼物。夏洛特·卢弗是政裁判所长的女儿,她与布劳希奇本人一个是二婚,一个是三婚。

  布劳希奇在26岁时,和同样出身贵族的庄园主女儿伊利莎白·冯·卡莱施泰特结婚,并生有一儿一女。然而对于这段婚姻,布劳希奇显然并不感到快乐和幸福。根据他朋友的描述,伊利莎白缺乏温情。布劳希奇和冷淡而无情的妻子分居达5年之久。在此期间(1925年)认识了与丈夫离异的政裁判所长的女儿夏洛特·卢弗。当时布劳希奇提出了离婚但遭到妻子的拒绝。夏洛特继而嫁给了一名银行董事(后亡)。1937年布劳希奇从捷克回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