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抱对了‘大腿’!
层次上,第一要求就是要集团军指挥中心在选择主要防御、进攻、反击方向时应考虑一系列因素,敌方战役企图、敌军集团防御性质和集团编程、地形条件、己方军队状况和能力等。在选择方面军和集团军的主要战斗方向时。总是力求把实施主要突击的地点选在敌人防御的薄弱处,或能保障最有效地使用各兵种。首先是坦克兵的地形上。此外,方面军有时也从当时的战役情况出发(如变更部署复杂困难、地形对我有利,拥有便于进攻的基地等)。选择敌人防御最强的地段实施突击。有时为了达成突然性,也可选择在地形复杂的地段实施主要突击,但必须做好工程保障准备。

  在主要进攻【反击】方向上大量集中使用兵力和重武器,保障突破和发展进攻的顺利和成功率。一般是在仅占方面军地带总宽度5-10%的突破地段上,就集中了50-80%的步兵,70%的炮兵。80-100%的坦克和航空部队。

  这一系列的‘硬性’要求。可不是‘一锤子买卖的气势’,而是为了谋取战争胜利而必要的因素。

  ——是要尽最大努力一举打穿敌人战略防线。

  老毛子骨子里就有一股进攻的疯狂,在战局再艰难的时候也不忘记反击做战。

  现在的德国人就尝到了这种苦楚,穷党俄军打的十分有韧性,一次次的反击和反冲锋,总让德军的进攻计划不能顺顺利利的完成。

  而战场上每一细微的变化就能引带起无数的选择,这无数的选择总会让德国人焦头烂额。比如德国人发起的莫济里会战,在这场战役里德军就真切的感受了一把什么叫‘意想不到’。

  他们本来是相当轻松地扫平了皮亚季河北岸阵地,敲开了莫济里城区的大门,但是在城市作战当中,德国人受尽了磨练。

  德军有现代化武器下的城市巷战经验吗?

  你还别说,他们还真有。不管是当年的北美战争,还是之后的俄罗斯内战,德国人都是有一部分志愿者介入的,再说了德裔移民可是美国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美战争后,上百万德裔移民返回了故国。

  因为德裔移民相对知识掌握程度高,也就是有文化有技能,德裔在美国的生活水平和层次普遍较高,有着一定的资产资本,而这样的中上层阶级自然是最恐惧战争的。

  他们当中自然也有一小部分参与了北美大战。这些人和德国志愿军的回归,让德军积累下了一点城市巷战的经验。但德国人绝对没有想到莫济里的巷战会打的那般残酷和血腥。

  一条条街道,一条条下水道,整个莫济里的交通就像蜘蛛网一样密集。这给了守卫这里的穷党俄军太多的机会。熟悉地理的守兵让德军在莫济里市区寸步难行,进入战场的德军不但要时刻警惕着前方侧翼,还要时刻防备着背后射来的子弹。整个莫济里市变成了一个大大的血肉磨盘,仗着海口大把大把倾吞着两边军队的生命。

  当德军的伤亡数字超过五万人的时候,德国人不得不停下自己进攻的脚步。

  穷党俄军的‘进攻思想’与莫济里蜘蛛网一样的地下水道相结合。给德国人造成了很多很多的麻烦,让德国人流了太多的血了。而更重要的是,德国人发现在戈梅利,白俄罗斯走廊地区里最大的一座城市,有情报显示正有大批的穷党军队向那里汇集。

  德国人的进攻计划已经失败,在规定的时间里他们并没有彻底拿下莫济里,他们还在这座城市中跟穷党俄军的守卫力量做着纠缠。那么这些从穷党俄国而来的军队,只需要跨过第聂伯河就能直接对参与莫济里会战的德军侧后形成强大的威胁。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