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85
而她最后得到的,只是一道满含厌恶意味的眼神那时,这个吴婴茀应该在罢自己离去时,就是她拾了她散落的花钿,追来奉还的。

  这是段不快的记忆,那么不巧,目击自己彼时的窘态的人竟成了如今的儿媳。

  她最后的话似问得漫不经心,但适才的笑意已自唇边消散。

  但听婴茀应道“母后恕罪,臣妾记性不好,不大记得了。臣妾以前服侍柔福帝姬,平日就在帝姬宫中做事,甚少出门,母后若见过臣妾,想来应是在宫中节庆宴集时。”

  韦太后却又是一惊“你服侍过柔福帝姬”

  婴茀颔首,轻声回答“是,臣妾昔日服侍过帝姬但未过多少时日便遇靖康之变。臣妾流离于乱世,幸得官家收留,故随侍至今。”

  韦太后听后只“嗯”了一声,再不多言。婴茀与赵构对视一眼,二人均感觉到了在太后跟前一提柔福帝姬她便有不悦之色。赵构还道是柔福之前未随驾迎接太后,现又未入宫道贺,故此太后不免有气,此刻自己不便就此解释,便另寻了个话题打破这略显尴尬的沉默,指着殿内宫烛问太后“此烛可还能惬圣意么”

  此烛非比寻常,是以上等香料精心调制的香烛。当年徽宗宣和、政和年间,国中富庶,宫中用度极尽豪奢。赵佶因嫌宫内用的河阳花烛无香,便命人用龙涎香、沉脑屑灌蜡烛,夜里列两行,洋洋数百枝,焰明而香滃,妙绝天下。而赵构南渡之后,国力远不如前,宫中哪能再用此奢侈之物。直到太后将归,赵构决意极天下之养以奉太后,婴茀才建议道“不如在太后洗尘宴上用宣政宫烛,太后闻香必感欣喜。”赵构遂命人照宣政故事赶制宫烛,但香料有限,最后所得不多,所以这晚也仅列了十数炬。原以为太后一闻香必会问及,岂料酒都饮这许多盏了,她仍恍若未闻,看都没多看宫烛一眼。

  韦太后听了赵构问语,才略抬眼瞥了瞥宫烛,淡淡道“你爹爹昔日每夜常设宫烛数百枝,诸妃阁中也如此。”

  言罢起身更衣。赵构待她走远,才涩涩地苦笑一下,对婴茀说“朕如何比得爹爹富贵”

  家宴散后赵构亲送太后入慈宁宫,母子二人秉烛长谈,聊及多年分离之苦及徽宗北狩惨状,不免又是一阵唏嘘。赵构忽忆起韦太后随梓宫一同带来的那口小棺材,便问是谁灵柩。

  “是柔福帝姬,瑗瑗的。”韦太后答道,话语犹带哭音。

  赵构一怔,只疑是听错,再问“母后说是谁的”

  “是柔福帝姬的。”韦太后以不容置疑的肯定语气重复,点拭泪眼,再正色对赵构说“我正要跟哥说此事呢。你可知这些年来金人一直在笑你,说你错买了颜子帝姬”

  汴京有地名叫颜家巷,其中所卖器物多不坚实,故京中人皆称假货为“颜子”。

  赵构低首缄默良久,继而要摒退所有宫人,韦太后扬手止住他,指着身边的宫人杨氏说“她多年来一直伴我左右,诸事皆知,无须回避。”

  赵构知那杨氏本就是韦太后以前在汴京宫中的贴身宫女,后随她一同北上,如今又被太后带回,必是心腹之人,便让她留下,待其余人都出去后才缓缓道“母后是说,南归的瑗瑗,如今的福国长公主,是他人假冒的”

  韦太后深颔首,向杨氏以目示意,杨氏遂对赵构说“柔福帝姬在金国先是被金八太子完颜宗隽所得,过了几年,又被完颜宗隽送给金太宗的儿子完颜宗磐,以此讨好宗磐,诱其与他谋反。但宗磐得帝姬后并不珍视,未过几天他家大妇就把帝姬逐出门去。天可怜见,那时她浑身上下都是伤,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