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
行礼,不敢多看一眼。郑以诚与谭越交换著眼神,暗自揣测此人身份。
来到太后帐前,不待侍卫通报,就听到一年迈妇人的声音,「是故人之徒吗?快快进来,让哀家看看。」
郑以诚卸下斗蓬,露出西魏士人常穿的高领宽缘青花蓝直裰,行大礼拜下说道,「草民郑以诚,参见荣萱公主。」
「快平身,赐坐。哀家几十年没听过这个称呼了。」吴太后让著郑以诚坐於西侧,自己归坐问道,「以诚如何与韩临、孙纬有师徒之谊?哀家所知,此二人相处并不甚融洽。」
郑以诚心知吴太后年已五十上下,观其容貌不过四十出头的模样,风姿尚存,身著玄色西骜妇人常服,一副攥珠金凤项鍊,衬得雍容华贵。郑以诚再拜答道,「草民与两位夫子确实有旧,只是不在西魏之世。」
太后听郑以诚这麽说,蓦地站起身说道,「哀家在大魏灭国以後,曾派人暗自查访旧臣,却是一无所获,後来风闻诸臣殉国,这才死了心。你莫要诓我,如何证明你真是故人之徒?」
郑以诚再拜说道,「草民敢来与太后相见,自然真的。东齐灭魏之後,将不降的大臣全数充军罚作苦役。草民大周亡臣孽子,与众人一同充军,当时几位先生见我年幼,怜惜我孤弱无依,口授我诗书兵法。」
「南周亡臣之子……你可是少时有神童之名的郑以诚?」
「正是草民。」
「我还道是同名者,不想竟是南周後人……」
「可怜韩夫子已逾花甲之年,只因为替魏国传史,忍受苦役,凭著记忆,趁閒暇时写下这部《魏纪》,积劳成疾而终。」郑以诚说著,从先前备下的包袱中掏出一叠油纸包覆著的纸卷,上头全是蝇头小楷,写得密麻。
侍女接过交给吴太后,太后看了,忍不住红著眼眶说道,「真是韩相字迹,以诚起来,别这样跪著说话。」
郑以诚不肯起身,仍跪著说道,「孙夫子矢志复仇,与众人暗地里串联举事,不幸事败,被乱箭s杀……」说完之时,已是热泪盈眶。
「怎会如此!」吴太后听说,也是泪流满面。
「孙夫子走得突然,并无遗物传与草民。但是夫子左脸一道刀疤划过,总爱说男儿何需介怀美丑,将来出将入相,自有美人相随。又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大口喝酒大口吃r才是痛快,是也不是?」
「果然是孙将军语气。」吴太后抹著眼泪问道,「以诚既为南周後人,如何能与灭南周的大魏诸臣共处,而心无憾恨?」
郑以诚长叹而对曰,「草民并非草木,自然会有憾恨,周亡之时也曾矢志复仇。只是後来虑及,众人皆是尽己职分,换做草民在那个的位置,恐怕也是同样作为。後来同为亡国罪虏,同病相怜,分别之念,也日渐减去。」
太后颔首说道,「以诚想得开,甚好。」
「大玄灭亡以後,朝代更迭昨日东齐灭魏、今日大蜀灭齐,群雄逐鹿的结果,只是苦了百姓。」
吴太后拭乾了眼泪,端坐感慨,「众人苦,百姓也苦,以诚前来,可是为了劝说蜀国与我国议和之事?」
郑以诚拜下说道,「太后圣明,实是如此。以诚深感百姓疾苦,特来向太后请命,还请允诺休兵议和。」
吴太后闻言肃容,「我虽为大魏之女,也是西骜的太后,深知中原各国对西骜态度。内部动盪、国力不强时,藉著和亲之名,牺牲一二宗女,换得�
来到太后帐前,不待侍卫通报,就听到一年迈妇人的声音,「是故人之徒吗?快快进来,让哀家看看。」
郑以诚卸下斗蓬,露出西魏士人常穿的高领宽缘青花蓝直裰,行大礼拜下说道,「草民郑以诚,参见荣萱公主。」
「快平身,赐坐。哀家几十年没听过这个称呼了。」吴太后让著郑以诚坐於西侧,自己归坐问道,「以诚如何与韩临、孙纬有师徒之谊?哀家所知,此二人相处并不甚融洽。」
郑以诚心知吴太后年已五十上下,观其容貌不过四十出头的模样,风姿尚存,身著玄色西骜妇人常服,一副攥珠金凤项鍊,衬得雍容华贵。郑以诚再拜答道,「草民与两位夫子确实有旧,只是不在西魏之世。」
太后听郑以诚这麽说,蓦地站起身说道,「哀家在大魏灭国以後,曾派人暗自查访旧臣,却是一无所获,後来风闻诸臣殉国,这才死了心。你莫要诓我,如何证明你真是故人之徒?」
郑以诚再拜说道,「草民敢来与太后相见,自然真的。东齐灭魏之後,将不降的大臣全数充军罚作苦役。草民大周亡臣孽子,与众人一同充军,当时几位先生见我年幼,怜惜我孤弱无依,口授我诗书兵法。」
「南周亡臣之子……你可是少时有神童之名的郑以诚?」
「正是草民。」
「我还道是同名者,不想竟是南周後人……」
「可怜韩夫子已逾花甲之年,只因为替魏国传史,忍受苦役,凭著记忆,趁閒暇时写下这部《魏纪》,积劳成疾而终。」郑以诚说著,从先前备下的包袱中掏出一叠油纸包覆著的纸卷,上头全是蝇头小楷,写得密麻。
侍女接过交给吴太后,太后看了,忍不住红著眼眶说道,「真是韩相字迹,以诚起来,别这样跪著说话。」
郑以诚不肯起身,仍跪著说道,「孙夫子矢志复仇,与众人暗地里串联举事,不幸事败,被乱箭s杀……」说完之时,已是热泪盈眶。
「怎会如此!」吴太后听说,也是泪流满面。
「孙夫子走得突然,并无遗物传与草民。但是夫子左脸一道刀疤划过,总爱说男儿何需介怀美丑,将来出将入相,自有美人相随。又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大口喝酒大口吃r才是痛快,是也不是?」
「果然是孙将军语气。」吴太后抹著眼泪问道,「以诚既为南周後人,如何能与灭南周的大魏诸臣共处,而心无憾恨?」
郑以诚长叹而对曰,「草民并非草木,自然会有憾恨,周亡之时也曾矢志复仇。只是後来虑及,众人皆是尽己职分,换做草民在那个的位置,恐怕也是同样作为。後来同为亡国罪虏,同病相怜,分别之念,也日渐减去。」
太后颔首说道,「以诚想得开,甚好。」
「大玄灭亡以後,朝代更迭昨日东齐灭魏、今日大蜀灭齐,群雄逐鹿的结果,只是苦了百姓。」
吴太后拭乾了眼泪,端坐感慨,「众人苦,百姓也苦,以诚前来,可是为了劝说蜀国与我国议和之事?」
郑以诚拜下说道,「太后圣明,实是如此。以诚深感百姓疾苦,特来向太后请命,还请允诺休兵议和。」
吴太后闻言肃容,「我虽为大魏之女,也是西骜的太后,深知中原各国对西骜态度。内部动盪、国力不强时,藉著和亲之名,牺牲一二宗女,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