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东岛营救行动
,但还是一无所获。
看来这次营救改变了这次海难的结果,救上了更多的人,而林郑两个家族的人却一个也没有获救,这让穿越一家人很失落、很伤感和非常的沮丧。
“我们不来就好了,不来他们起码有4个人还能生还,现在却一个也没有救到。”林南洋追悔莫及。
林长富安抚道:“这是他们的命!谁也没有办法!海难的营救结果三分在人,七分在天,很多事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出发点没错,我们也尽了全力,做了我们该做的、能做的,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
张景华道:“救起了147人,对比原时空生还的23人,我们也算是功德无量,虽然你们的家族作了牺牲,但4人的生命换来了124人的生还,他们的在天之灵是不会责怪我们的。”
“也许神佛怕我们乱了因果循环,不让我们见到我们年幼的自己,才作了这个不一样的安排。”郑勇信神佛,说的是佛家理由,到是可以说得通,终究原时空得救的4人现在都在船上,如果这次又得救的话,原时空来的4人怎么对待这个时空的自己也是一个难题。
林南洋还是不死心,又指挥杂货船返回东岛,幻想着亲人能像原时空一样漂到东岛。
杂货船在东岛等了一天二夜,期间只见到了一些破木板和他们自己投入大海的救生圈、救生衣等物件,但没见到任何生命体,历史没有重演,穿越一家穿越的蝴蝶效应显现了,这个时空从此进入了另一种发展轨道。
1962年5月25日清晨,怒潮汹涌的南中国海换了一幅脸面,变得风平浪静,海洋曾经的狰狞和罪恶被蓝天、白云、碧海显现出的清新和柔美所掩盖。
但穿越一家和杂货船上的其他灾难经历者犹能看到碧波下的冤魂,也体会到自己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脆弱和无能,只能带着悲哀与伤痛无奈返航。
回程路上,穿越一家人的心情都坏到了极点,个个面露哀荣,与获救难民死里逃生的庆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获救的147个印度尼西亚华侨难民都被安置在船舱里,与船员和50名营救人员隔离开来,严禁他们私下接触。
回林长富岛后,这些印度尼西亚华侨难民将纳入穿越一家的体系,为了便于今后的安置和管理,郑拂兄弟三人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统计,并建立了比较详细的人事档案。
从年龄构成上分,147人中有青壮年133人,其中男性105人、女性27人;老年2人;14岁以下12人,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灾难中的强者生存法则。
从文化程度上分,147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的38人,其中留学过欧洲和北美的14人;中学文化程度的64人。
从职业上分,14名船员,9名医生,7名会计,4名建筑师,5名银行经理人,还有各类公司主管和职员,更多的是农场主和工厂、作坊、商栈等中小业主,基本上没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
1962年5月26日上午8点半,杂货船回到林长富岛,在临时码头上放下杂货船的船员和参加营救的50名工人后,穿越一家便亲自驾着杂货船把印度尼西亚难民送到了肖良群岛(中业岛)。
把本时空的印度尼西亚华人难民安置在肖良群岛,是穿越一家通过慎重考虑才作出的决定,其目的是为了不让来自两个时空的人有所接触。穿越一家将逐步启动肖杨群礁的建设,与林郑群礁的建设力量来自原时空相反,这里的建设将全部依靠本时空的人员来进行。
林郑群礁的原时空工人早晚要送回2012年时空,所以�
看来这次营救改变了这次海难的结果,救上了更多的人,而林郑两个家族的人却一个也没有获救,这让穿越一家人很失落、很伤感和非常的沮丧。
“我们不来就好了,不来他们起码有4个人还能生还,现在却一个也没有救到。”林南洋追悔莫及。
林长富安抚道:“这是他们的命!谁也没有办法!海难的营救结果三分在人,七分在天,很多事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出发点没错,我们也尽了全力,做了我们该做的、能做的,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
张景华道:“救起了147人,对比原时空生还的23人,我们也算是功德无量,虽然你们的家族作了牺牲,但4人的生命换来了124人的生还,他们的在天之灵是不会责怪我们的。”
“也许神佛怕我们乱了因果循环,不让我们见到我们年幼的自己,才作了这个不一样的安排。”郑勇信神佛,说的是佛家理由,到是可以说得通,终究原时空得救的4人现在都在船上,如果这次又得救的话,原时空来的4人怎么对待这个时空的自己也是一个难题。
林南洋还是不死心,又指挥杂货船返回东岛,幻想着亲人能像原时空一样漂到东岛。
杂货船在东岛等了一天二夜,期间只见到了一些破木板和他们自己投入大海的救生圈、救生衣等物件,但没见到任何生命体,历史没有重演,穿越一家穿越的蝴蝶效应显现了,这个时空从此进入了另一种发展轨道。
1962年5月25日清晨,怒潮汹涌的南中国海换了一幅脸面,变得风平浪静,海洋曾经的狰狞和罪恶被蓝天、白云、碧海显现出的清新和柔美所掩盖。
但穿越一家和杂货船上的其他灾难经历者犹能看到碧波下的冤魂,也体会到自己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脆弱和无能,只能带着悲哀与伤痛无奈返航。
回程路上,穿越一家人的心情都坏到了极点,个个面露哀荣,与获救难民死里逃生的庆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获救的147个印度尼西亚华侨难民都被安置在船舱里,与船员和50名营救人员隔离开来,严禁他们私下接触。
回林长富岛后,这些印度尼西亚华侨难民将纳入穿越一家的体系,为了便于今后的安置和管理,郑拂兄弟三人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统计,并建立了比较详细的人事档案。
从年龄构成上分,147人中有青壮年133人,其中男性105人、女性27人;老年2人;14岁以下12人,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灾难中的强者生存法则。
从文化程度上分,147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的38人,其中留学过欧洲和北美的14人;中学文化程度的64人。
从职业上分,14名船员,9名医生,7名会计,4名建筑师,5名银行经理人,还有各类公司主管和职员,更多的是农场主和工厂、作坊、商栈等中小业主,基本上没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
1962年5月26日上午8点半,杂货船回到林长富岛,在临时码头上放下杂货船的船员和参加营救的50名工人后,穿越一家便亲自驾着杂货船把印度尼西亚难民送到了肖良群岛(中业岛)。
把本时空的印度尼西亚华人难民安置在肖良群岛,是穿越一家通过慎重考虑才作出的决定,其目的是为了不让来自两个时空的人有所接触。穿越一家将逐步启动肖杨群礁的建设,与林郑群礁的建设力量来自原时空相反,这里的建设将全部依靠本时空的人员来进行。
林郑群礁的原时空工人早晚要送回2012年时空,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