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是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上海淞沪会战中失利后展开的一次保卫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南京的作战。该战役由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与日军抵抗作战。由于gmd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八个多月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战斗简介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抵抗作战。gmd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特别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八个多月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大屠杀。

  背景

  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大陆命第八号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选自江苏古籍出版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图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面对日本方面在上海的不断挑衅,深感位于上海的日本驻军是对于整个东南沿海省份的巨大威胁,为了确保民国政府重要的财税来源和工业基地,决定在上海进行防御作战准备。

  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开始进攻上海,民国政府随即应战,随后因战局僵持,中日双方均调集大量军队投入这一战场。民国政府前后共计投入70万部队。日本方面亦前后增援30万兵员左右,日军的杭州湾登陆表示战场主动权彻底易手,日本最终取得淞沪会战全面优势。

  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国民革命军在面临前后夹攻因此下令全线撤退。

  1937年11月9日,上海全部失陷。此时,国民政府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

  1937年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开始了长达数星期的南京大屠杀。

  战斗过程

  简介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这标志着南京保卫战正式开始。南京保卫战打响后,蒋介石先后调集15个师10余万人参与南京守城战。然而此时参与南京作战的国军各部队不管是兵员素质还是士气已与淞沪会战之时不能相提并论,部队战斗力严重下滑。南京保卫战开始后,日军三路进攻势如破竹,南京外围战略要地相继失陷。很快日军就突破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12月9日,日军进抵南京城下,并用飞机向城中投撒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国守军的最后通牒,进行劝降。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对松井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并于当日下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