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后的GMD外交努力
�看,退步必所不甘,自非更进一步不可。以后情形如何变化,正难预料。本庄宣言所谓头可断,兵不可撤,非故作悲壮,其居心确实如此。”但同时蒋介石对国联仍抱有幻想,说:“吾人处此情状之下,单独对付既有许多顾虑,而一方在国际上已得到一致同情以后,自应信任国联,始终与之合作,而为国联本身设想,倘此事无法解决,以后世界和平一无保证,国联即可不必存在。”会议决定修正中国政府对外宣言,加入下列意思:1.尊重本月24日国联行政院决议;2.决议如失败,即是国际信义破产,国际和平破裂;3.引用华府会议以来各种国际公约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及保障和平维持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之约言;4.日人在东省扰乱事实;5.关于条约问题已由施代表建议仲裁办法;6.引用总理对中日关系之遗训表示我国固有方针。实际上,最后两条已经有了转圜余地。11月2日,蒋介石召见外委会成员戴季陶、李石曾、于右任、吴稚晖,谈政府对日方针:日军未撤尽以前,不与日方作任何接洽,即将来撤兵后如何开议,手续问题亦不拟先表示,另用间接方法催促撤兵。
民国20年即1931年11月4日,日军出动大批部队,向嫩江桥发起进攻。由马占山将军率领的中国守军奋起还击,击退日军多次进攻!日军死伤惨重!
11月9日,外委会电请张学良转令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坚守防地,尽力自卫。蒋介石也分别于11月12日、19日连电马占山,认为马占山的自卫行为“甚属正当”、“为国争光,威声远播,中外钦仰”,并表示催张学良派兵援助。由于日本不断增兵,马占山部队终因弹尽援绝,被迫于19日退出黑龙江。东北的局势日益恶化。
此时,中国在国联的外交也遇到了变故。11月16日,国联行政院第三次开会。但会议召开仅20分钟,就宣布休会,没有对日本侵略进行任何讨论,然后,会议进入非正式交涉。18日,英国外长西门与施肇基谈话,提出四点:(一)向日本庄重声明,中国尊重满洲之条约义务。(二)照会列强及美国,重述第一点。(三)中日间同意指派一铁路专门委员会,主席由国联指派,由中日委员人数相等组织之。其目的在欲达到一满洲铁路营业之协定,防止不良竞争,以力求得一如同一系统之营业协定。(四)在保证第一、第二点并签订第三点后,即实行撤兵。这一明显偏袒日本提议。
11月19日,外委会开会,研究西门四点。蒋介石亦出席会议。经讨论,一致通过六点对案:“(一)中日互向行政院及美国声明尊重国际条约原则。(二)关于条约之任何问题或争执,应提交行政院或中日合组之和解委员会。(三)对于西门所提出之第三点,关于行政院派代表及国联协助之建议,主张接受,惟末段修改为‘以谋共同利益’。(四)对于撤兵问题,应规定完成日期及一定期间内之各种步骤。(五)中立代表协助各地之撤兵接受。(六)中日间一切商议,最好在中立地点。”以上六点明眼人已能看出其中对英国主张的不满。同日,蒋介石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个人决心北上,竭尽职责,效命党国。”大会也作出相应决议:“请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同志迅速北上,保烈阳土,收复失地。”
11月20日,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了马君武的两首诗《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这两首诗一发表,张学良作为“不抵抗将军”的恶名彻底算是被坐实了。
11月21日,上海大学抗日联合会决定再次组织代表团赴南京督促政府出兵,确定请愿目标为:“请大会当场议决,如蒋主席在四全大会所限定之时间内不遵照训令,亲自率兵出发,收复失地,则须予以开除党籍处分。”“请蒋主席当众亲书誓师辞,内容规定:(1)�
民国20年即1931年11月4日,日军出动大批部队,向嫩江桥发起进攻。由马占山将军率领的中国守军奋起还击,击退日军多次进攻!日军死伤惨重!
11月9日,外委会电请张学良转令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坚守防地,尽力自卫。蒋介石也分别于11月12日、19日连电马占山,认为马占山的自卫行为“甚属正当”、“为国争光,威声远播,中外钦仰”,并表示催张学良派兵援助。由于日本不断增兵,马占山部队终因弹尽援绝,被迫于19日退出黑龙江。东北的局势日益恶化。
此时,中国在国联的外交也遇到了变故。11月16日,国联行政院第三次开会。但会议召开仅20分钟,就宣布休会,没有对日本侵略进行任何讨论,然后,会议进入非正式交涉。18日,英国外长西门与施肇基谈话,提出四点:(一)向日本庄重声明,中国尊重满洲之条约义务。(二)照会列强及美国,重述第一点。(三)中日间同意指派一铁路专门委员会,主席由国联指派,由中日委员人数相等组织之。其目的在欲达到一满洲铁路营业之协定,防止不良竞争,以力求得一如同一系统之营业协定。(四)在保证第一、第二点并签订第三点后,即实行撤兵。这一明显偏袒日本提议。
11月19日,外委会开会,研究西门四点。蒋介石亦出席会议。经讨论,一致通过六点对案:“(一)中日互向行政院及美国声明尊重国际条约原则。(二)关于条约之任何问题或争执,应提交行政院或中日合组之和解委员会。(三)对于西门所提出之第三点,关于行政院派代表及国联协助之建议,主张接受,惟末段修改为‘以谋共同利益’。(四)对于撤兵问题,应规定完成日期及一定期间内之各种步骤。(五)中立代表协助各地之撤兵接受。(六)中日间一切商议,最好在中立地点。”以上六点明眼人已能看出其中对英国主张的不满。同日,蒋介石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个人决心北上,竭尽职责,效命党国。”大会也作出相应决议:“请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同志迅速北上,保烈阳土,收复失地。”
11月20日,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了马君武的两首诗《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这两首诗一发表,张学良作为“不抵抗将军”的恶名彻底算是被坐实了。
11月21日,上海大学抗日联合会决定再次组织代表团赴南京督促政府出兵,确定请愿目标为:“请大会当场议决,如蒋主席在四全大会所限定之时间内不遵照训令,亲自率兵出发,收复失地,则须予以开除党籍处分。”“请蒋主席当众亲书誓师辞,内容规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