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家
��啤酒罐是应安年的,他刚刚尝到的是,应安年的,唾,液。

  不愧是护身符般的男人啊,唾液都跟丹药一样。

  可惜这不是常规能取得的,要别人的□□猥琐又不礼貌,还是赶快忘掉,免得染上毒瘾吧。

  图爽快走捷径是不对的,也不能持久,融入人类世界要靠自己一点点努力,文灏提醒自己。

  他又晃了晃那个啤酒罐,遗憾地看了应安年一眼,见对方正看着自己,简单解释道:“拿错了。”然后端起自己的酒大喝了一口。

  应安年看到全程,来不及阻止(真的吗?),眼睛睁地看着长发青年拿起自己喝空的酒罐,含住,继续含住,然后看看,晃晃,再晃晃,看了自己一眼,平淡地说了句“拿错了”。

  他动弹不了,仿佛被沙发吸住了,昏暗的光线应该能遮住他通红的耳朵,但让眼睛都在发热的温度炙烤着他的思绪。

  他看我那一眼是埋怨吗?不,这不重要。他不是让人忘我欣赏的大自然,是唯一可以解毒的那株药草。

  我得离他远点,不能伤害他。

  隔天又是一个周五,文灏还没离开幼儿园,一个陌生电话打进来:“是文灏吗?冒昧打电话给你,我叫贺志深,是个历史老师。”

  来电的人年纪应该不轻了,声音带点沙哑,嗓门儿还不小。文灏一边牵着乐乐往前走,一边听他说。

  贺志深说他是个历史老师,实际是c大的历史教授,已经六十多岁了,属于延长退休那一类。贺教授老当益壮,还在从事历史研究工作,不久前才发表了一篇新论文。

  他在学界地位不低,导演向驰通过关系请教到他门上,希望他能够做自己新电影的顾问。向驰自己做了些准备,和文灏也讨论了些,可毕竟不完整,还可能不够专业。

  贺老跟向驰聊了聊,翻了翻他重新做了备注的剧本,心里就松动了,觉得他很用心,很尊重历史逻辑。尤其是其中一处备注,参考的是他新论文中的一个论点,让他觉得舒心。

  “你是看了我最新一篇论文吗?这都用上了。”贺老随口问,其实心里已经确定了,不管对方是真赞同他的观点还是故意讨好他,起码心思用对了地方。

  向驰赧颜,实话实说:“您的研究成果我还没看完,这是最近认识的一位朋友告诉我的。那是个幼儿园老师,历史知识很丰富,这里面不少地方都是他提示我的。”

  贺志深这就觉得有点意思了,他特意问了问哪些地方是那位幼儿园老师说的,得到回答后感觉这不像是一个普通的历史爱好者,而是下功夫钻研过的。

  他那个论点是关于一个生活器物的用法的,论文发表后还没有同行同意他的意见。历史学界也算有个圈,圈外人看他们都是历史研究者,论文只要发表了就是可参考的,不会探究更多,拿来用也不足为奇,圈内人却往往有“派别”,有“观念”,真正懂的人采用了你的说法,证明他是赞同你的。

  贺老有些兴奋,这是遇到了知音啊。他爱与人交流,但总是没胜负的争论也没意思不是?有人赞同,能说到一起去肯定更好。

  听到向驰说文灏才二十出头,贺老对他更感兴趣了,当即要来了电话号码,好歹知道别人在上班,等到下班时间才打过去。

  文灏采用贺老的观点没别的原因,他知道那是对的。

  他面容年轻,拥有完整意识的年头也不长,但从他的灵识产生的时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