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2
  孤独地死在了牢房里。

  1959年10月22日

  是我害死了他。

  这一页只有短短几行字,下一次记录出现在后一页。时间在林衍手中怆然飞逝,再见时,已走过了整个春夏秋冬。

  1960年10月20日

  他去世一年了。

  1961年10月20日

  他去世两年了。

  1962年10月20日

  第三年。

  1963年10月20日

  第四年。

  ……

  1989年10月20日

  他去世的第三十年,那堵墙塌了。

  秋即将凋零,冬不会再绽放。

  1990年10月20日

  他已经死了三十一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地方,这里有如他眼睛一般、比夏日天空还要美的蓝。

  我余生都将在这里赎罪。

  沉默有罪。

  从他出现在我面前的那一天起,我就惶惶不安。他的金发让我沉迷,他的蓝眼睛也是。

  我本可以救他,却选择了保持沉默。

  我的恐惧害死了他。

  日记最后一行字是用英文写的,林衍没有再翻译。他把笔记本递给穆康,头也不回转身走了出去。

  雪地反射的刺目日光映在发黄纸张上,文字捆绑住两道血潮澎湃的迥异灵魂,让它们纠缠不休,交织痛苦,凝固历史,穿透时光与有缘人相遇。

  iliveinthebetterhalf

  andsuffertwicethepain

  byhim

  作者有话说

  明天休息,后天更新。

  关于这四段诗:都是德国诗人wolfbiermann的作品,原文是德文我也看不太懂,毕竟和林指境界不同。文章里的中文主要是根据翻译后的英文版本,凭借我十分之一桶水都没有的翻译水平粗糙译成的,韵律什么的统统没有,实在对不住各位……更对不住wolfbiermann先生。

  不过傻逼穆听的是林指翻译后的英文,无论是诗韵还是含义都理解得很到位啦。

  我会在微博贴上英文版本,感兴趣的小天使们可以去参考。

  第三十六章

  山顶除了那栋赎罪之屋,还有好几个观景效果极佳的长椅供登山者休息,林衍找了一张视野开阔的长椅坐下。五月刚开山,不是徒步旅行的旺季,正午太阳当头,这条步道的尽头除了林衍和穆康,一个人都没有。

  阿尔卑斯山脚下平原开阔壮丽。林衍身处海拔之上,只需一眼就将碧湖、房屋、田野、树林尽数下,仿佛化身大千世界的眼睛,正以宏观视角注视着交相辉映的欢声笑语与悲愁垂涕。

  灵魂总有归处,无论喜悲,无论善恶,无论是否心甘情愿。林衍长出一口气,这么对自己说。

  穆康坐过去的时候,林衍已经平复好了情绪,对穆康说:“看了另外一个盒子吗?”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