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1
  太不划算了。

  等到李明珠带着二十多万将士风尘扑扑地赶来,李敛就知道进攻的时机到了。

  李敛和李明珠共携五十万大军兵分水陆两路向哦斯国发起猛烈的进攻。

  论起兵力的锐,久经战阵的大周将士无疑较哦斯国的强悍得多,打得哦斯国溃不成军。

  大半个月后,大周的五十万大军抵达哦斯国的一座名唤阿尔巴金萨的城池,不顾哦斯国的停战要求,当即发起进攻。

  哦斯国退回兴安岭的四十万大军被李敛和李明珠率军一顿好打,已经在退回国土期间的土地上抛下了十多万具尸体了。好不容易退进阿尔巴金萨城,暂时缓了一口气,却因为大周将士的攻城掠地,在一轮狂风暴雨似的攻势后,整支军队只余下不多于十万士兵。

  其后,李敛带领燕北义从和天策将士攻入哦斯国腹地,到处放火杀人破坏,而李明珠则带领剩下来的人马继续围攻阿尔巴金萨城。

  在伤亡甚重,势不能支,国内怨声一片的情况下,哦斯国连忙举白旗投降,表示不会再越过兴安岭半步。

  待李敛领大军离开哦斯国境内后,哦斯国贼心不死,东挪西凑的连那十万败军在内,拼凑出三十万的兵力,再次窜到兴安岭,想要打大周一个措手不及。

  而他们这一个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李敛的极大愤慨,使李敛顺势命令一早安排的伏兵明正言顺地「反击」。

  事实上,李敛根本不相信哦斯国的投降,在刚离开哦斯国境不久,就派人在兴安岭两侧设下伏兵,正好逮到前后相差不远的哦斯国三十万士兵一个正着。

  哦斯国的三十万士兵本来就是四处拼凑而来的,当中甚至有被杀得大败的那十万将士,士气极为低落,军心散涣,实力都远不如大周将士。在有心算无心之下,哦斯国的士兵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一触即溃,惨败而回。

  哦斯国国主沙皇连忙再度派人遣使乞降,并奉上国书,表示愿意成为大周的藩属国,奉大周为宗主国。前前后后一共死了数十万士兵,算是把哦斯国的老本打了大半了!他们都没有想过周朝的将士居然是这么猛的,较从前草原那边的匈奴人、突厥人还要厉害得多!尤其是那个领军大将军!他就好像是冬日的雷霆一般,敢挡在他身前的人都必会在他的马蹄下被毁灭,没人能阻挡他前进的道路!

  尽管这次哦斯国是诚意十足,连国书都递上了,但李敛都没有轻信他们,毕竟是有前科的国家。由李明珠和破六韩拔陵负责领军驻扎在兴安岭地区,防止哦斯国再一次说话不算话的入侵。

  大军回京后,皇上和朝庭都没有因为哦斯国的服软称臣而高兴起来,因为在那未知的西方,仍然有一些心怀不轨,对大周虎视眈眈的洋人在。

  在仔细研究了「神武王」山本保利通送进京有关他与洋人之间的交易消息后,皇上和百官的心情普遍沉重。

  据山本保利通所言,洋人用一万条线膛燧发枪和其他金银方面的利益买他,让他用线膛燧发枪攻打大周朝,用以试探线膛燧发枪对大周将士的杀伤力。而那些洋人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国家,他们每个国家都具有数以十万计的线膛燧发枪。而且,除了线膛燧发枪外,他们还有一些威力巨大的重火器,如红衣大炮、冲天炮等。

  假若山本保利通所言都是真的,那么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洋人带领他们国家的军队来进攻大周的话,恐怕大周沿海地区难以应付各种新式火器的威胁。

  就在众人想方设法如何解决洋人这个问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