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烽烟起,暗潮生
 ~

  建章二年五月底,京师飞出的圣旨,从军驿快速奔向河间府。圣旨一共两道,第一道旨意的意思,大抵是希望晋王能主动撤藩,并且由北平布政使王卓之带入京师就“谋逆之事”进行审讯。

  想当然,晋王必然不允。

  于是,这才有了同时到达的第二道圣旨。

  赵绵泽在圣旨中,对天下百姓宣称“晋王赵樽身在藩地,却不思皇恩,违背祖训,擅离职守,有不臣之心,有谋逆之实等数宗罪……并严令辽东征讨军大将军邬成坤在河间府集中优势兵力,分进三路北上,合击北平,务必将晋军一举围歼。若遇抵抗,格杀勿论。”

  建章二年六月初。

  辽东征讨军兵分完毕,由三路从河间府出发,举兵诛讨晋王赵樽。沿途北上,京军几乎未遇抵抗,所到之处,横戈直扫,晋军或慌乱退让,或紧闭不出,或紧急逃离,毫无抗击之力。

  京军原就骄横,一次又一次不费吹灰之力的胜利,让他们产生了“冷面阎王只是纸老虎”的错觉。士气大涨之余,戾气也在狂增。每到一处城镇村落,犹如蝗虫掠过,烧、杀、抢、夺,奸……恶事不绝,似乎完全忘了这里是南晏土地,这些百姓与他们同为南晏人。

  内战之祸,胜于外战。

  内有京师胡乱砍杀,外有强敌伺机而动。

  兵燹之乱,胜于猛虎。

  老百姓叫苦连天,每有城池陷落,纷纷闭门不出。

  恐慌、害怕、死亡的阴影……如同瘟疫一般蔓延在北平府。

  建间二年六月底,京军长驱直入,兵抵北平府霸县。

  此一役,晋军死守城门不出。京军叫阵三天后,遂攻,却久攻不破,围霸县城半月,由于粮草问题,再一次在霸县四邻抢夺,百姓怨声载道。有青壮年者,纷纷前往投靠晋军,天下百姓哗然,声讨连天,亦有臣工赶紧上书朝廷,要求皇帝严惩治军不严的邬成坤。

  战前换将,不是明君之举。

  赵绵泽痛恨邬成坤的不争气,却拿他无法。

  经过洪泰朝的政策性消灭,如今赵绵泽手下可用之将并不多。梁国公徐文龙、诚国公元洪畴、定安侯陈大牛,大将军李青……基本都与赵樽有染,他不放心。而邬成坤纵有千般不是,却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从洪泰朝打到建章朝,战场经验极为丰富……更紧要的是,他是赵绵泽的自己人。

  建章二年七月,北边大捷的奏疏还在雪片一般飞往京师,赵绵泽不得不装聋作哑,不仅没有惩罚为非作歹的京军。反倒就邬成坤的“屡立奇功”,加食禄,许爵位,赏金银,赐马匹……

  纵兵作恶,与民为忧。自此,赵绵泽长久以来经营的“仁厚之君”形象便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晋王示弱的情况之下,他的咄咄逼人更显不堪。同情赵樽捐物捐粮者比比皆是,尤其几个惧怕“唇亡齿寒”的藩王,纷纷举兵要响应赵樽。

  建章二年八月,邬成坤兵抵北平。

  这一座“物阜民丰,贼盗奄息”古老城池,遭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题外话------

  千万里江山,百十里红妆,不敌三生三世相许三日诉情长。一个个令人意外的*转折,一段段令人飙泪的白首天涯!《且把年华赠天下之点红妆》(第二部)当当已到货,购书入群找管理报备,可参与抽奖,奖品有锦宫各类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