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长孙皇后的喝斥
儿子,还配做我大唐的储君吗?!”
“你父皇为什么会颁布下达那道圣旨,为什么要满长安城的大肆宣扬,你会看不出来吗?”直视着李承乾,长孙皇后接声质问道:“对你父皇不满,心中报有怨气,你以为你父皇那是在故意针对于你吗?如果你能在这种时候也为国库捐出两百万贯钱钱,筹集到三十万担米粮,你父皇也必会对你另眼相看,到时别说只是一份赦免旨意,你想要什么赏赐不能得到?但是,你能办得到吗?”
“你办不到!”看到儿子唯诺的样子,长孙皇后定声道:“不止是你,现在的满朝文武都做不到。但是你们做不到,并不代表着别人也没有办法,我大唐境内,可不只有柳一条一个富商。”
“有柳一条带头捐献在前,而且一次就拿出了全部家私,有他带头,还怕别人会没有一点动作吗?你父皇由此而给他一些适当的奖赏,有错吗?”
“本宫知道你与柳一条有些仇隙,可是那又怎么样?他现在于朝廷有功,于社稷有利,那他就是我大唐的功臣,功赏过罚,柳一条立了此等大功,难道还不应该得到一些应有的赏赐吗?”
“本宫不明白,同时也很失望,一点小小的仇恨,就已经可以让你可以盲目到无视朝廷大计,无视百姓安危的地步了吗?”长孙皇后愤声说道:“你竟然还敢报怨你的父皇不公?你知道为了远征高昌,为了筹集钱粮,你父皇他每日只睡几个时辰吗?两个!只有短短的两个时辰!而且睡得还不甚安稳,有时做梦都在嚷嚷着要多筹米粮!”
“你身为人子,添为人臣,不思为父为君分忧也就罢了,你竟还,竟还在后面牢骚报怨?你有什么资格?!”
“母后!母后!儿臣知错了,请母后息怒!”长孙皇后的一番话,没有讲留一分情面,声声入耳,字字如刀,臊得李承乾当时就面红耳赤,躺在榻上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不停地点头认错。
“知道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吗?”低头看了儿子一眼,见其似真心认错悔改,长孙皇后心下不由一软,语气也随之和缓了下来。
“儿臣知道。”被母后喝骂了几句的李承乾,心境基本已经平复,听到母皇问起,遂轻声回道:“养好身体,随军高昌,广聚功德,争取能够取得父皇的认可。”
“说得不错,可那也要切实去做才行。”轻轻在榻边坐下,长孙皇后温声说道:“似你这般心情激荡,脾气暴戾,动不动就摔桌倒柜,何时才能将身子养好?”
“是,母后,儿臣知错了。”明白长孙皇后的意思,李承乾再次出声认错。
“至于你同柳先生的仇怨,孰是孰非什么的,母后不想多作评断,”轻叹了一句,长孙皇后接声说道:“不过有一点母后要事先提醒你一下,既然柳先生无心仕途,亦未曾投靠至其他几位皇子的府中,那他对你就没有太大的威胁,既然这样,皇儿为何不能先将这段仇怨放上一放。”
“等到此次征战结束,皇儿在朝中的地位稳固之后,”看了李承乾一眼,长孙皇后道:“再去动他也是不迟,没有必要非要争得现在这一时三刻。”
知道儿子与柳一条虽有恩怨,但却并未真个结下死仇,长孙皇后还在想着,等此次征战结束,太子东宫之位日益稳固,再没有旁人能够动得,到时候柳一条对乾儿也就没了什么威胁,到时自己这个皇后从中调停,纵使不能完全化解,至少也能保得柳氏一族平安无事吧?
毕竟柳一条曾与他们母子有恩,所以,在心底里,长孙皇后仍是不希望太子再去伤害柳氏一族。所以才会这般劝说李承乾,希望能够将事情拖到对双方都�
“你父皇为什么会颁布下达那道圣旨,为什么要满长安城的大肆宣扬,你会看不出来吗?”直视着李承乾,长孙皇后接声质问道:“对你父皇不满,心中报有怨气,你以为你父皇那是在故意针对于你吗?如果你能在这种时候也为国库捐出两百万贯钱钱,筹集到三十万担米粮,你父皇也必会对你另眼相看,到时别说只是一份赦免旨意,你想要什么赏赐不能得到?但是,你能办得到吗?”
“你办不到!”看到儿子唯诺的样子,长孙皇后定声道:“不止是你,现在的满朝文武都做不到。但是你们做不到,并不代表着别人也没有办法,我大唐境内,可不只有柳一条一个富商。”
“有柳一条带头捐献在前,而且一次就拿出了全部家私,有他带头,还怕别人会没有一点动作吗?你父皇由此而给他一些适当的奖赏,有错吗?”
“本宫知道你与柳一条有些仇隙,可是那又怎么样?他现在于朝廷有功,于社稷有利,那他就是我大唐的功臣,功赏过罚,柳一条立了此等大功,难道还不应该得到一些应有的赏赐吗?”
“本宫不明白,同时也很失望,一点小小的仇恨,就已经可以让你可以盲目到无视朝廷大计,无视百姓安危的地步了吗?”长孙皇后愤声说道:“你竟然还敢报怨你的父皇不公?你知道为了远征高昌,为了筹集钱粮,你父皇他每日只睡几个时辰吗?两个!只有短短的两个时辰!而且睡得还不甚安稳,有时做梦都在嚷嚷着要多筹米粮!”
“你身为人子,添为人臣,不思为父为君分忧也就罢了,你竟还,竟还在后面牢骚报怨?你有什么资格?!”
“母后!母后!儿臣知错了,请母后息怒!”长孙皇后的一番话,没有讲留一分情面,声声入耳,字字如刀,臊得李承乾当时就面红耳赤,躺在榻上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不停地点头认错。
“知道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吗?”低头看了儿子一眼,见其似真心认错悔改,长孙皇后心下不由一软,语气也随之和缓了下来。
“儿臣知道。”被母后喝骂了几句的李承乾,心境基本已经平复,听到母皇问起,遂轻声回道:“养好身体,随军高昌,广聚功德,争取能够取得父皇的认可。”
“说得不错,可那也要切实去做才行。”轻轻在榻边坐下,长孙皇后温声说道:“似你这般心情激荡,脾气暴戾,动不动就摔桌倒柜,何时才能将身子养好?”
“是,母后,儿臣知错了。”明白长孙皇后的意思,李承乾再次出声认错。
“至于你同柳先生的仇怨,孰是孰非什么的,母后不想多作评断,”轻叹了一句,长孙皇后接声说道:“不过有一点母后要事先提醒你一下,既然柳先生无心仕途,亦未曾投靠至其他几位皇子的府中,那他对你就没有太大的威胁,既然这样,皇儿为何不能先将这段仇怨放上一放。”
“等到此次征战结束,皇儿在朝中的地位稳固之后,”看了李承乾一眼,长孙皇后道:“再去动他也是不迟,没有必要非要争得现在这一时三刻。”
知道儿子与柳一条虽有恩怨,但却并未真个结下死仇,长孙皇后还在想着,等此次征战结束,太子东宫之位日益稳固,再没有旁人能够动得,到时候柳一条对乾儿也就没了什么威胁,到时自己这个皇后从中调停,纵使不能完全化解,至少也能保得柳氏一族平安无事吧?
毕竟柳一条曾与他们母子有恩,所以,在心底里,长孙皇后仍是不希望太子再去伤害柳氏一族。所以才会这般劝说李承乾,希望能够将事情拖到对双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