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焦头烂额的曹孟德】
��外留心,谨防节外生枝,再生事端。”
曹操微微颔首,脸上再次浮现怒色,可眼神之中却流露出些许无奈,似乎甚是苦恼,忧心忡忡。
的确,这件事再次给曹操敲响了警钟,令他惕然心惊之余,不免义愤填膺,恼怒不已。
这一年多来,他一门心思扑在巩固统治上面,整编冀州军,恢复民生,整饬吏治,积累声望,树立威信,以期能够早日在冀州百姓心目中树立威信,真正取袁绍而代之,成为实至名归的冀州之主。然而事实却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
整编军队问题不大,半个月内就能把三十万冀州军召集起来,剔除老弱病残,留下精壮军士,初步整编兵士就算完成。可接下来就出现了问题,在甄选将领、重新任命将领和将军的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矛盾不小,几乎无法调和。
突出问题就是官爵。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是军队存在严重分歧和利益冲突,就连冀州和青州二州的州郡官吏也颇有微词,对曹操心怀不满,背地里议论纷纷。究其原因只有一个,袁绍生前是皇帝,君临天下,为了守住冀州和青州,增强麾下文武抵御西凉军的决心,袁绍对帐下文武大肆封赏、加官进爵,位至三公九卿者就有将近二十余人,堪比三公和九卿的文官和将军更是多达一百余人,若不是地盘和兵马有限,说不定还会大肆封王。毫不夸张地说,在冀州被团团围困的两年多时间里,袁绍就是靠封官许愿维持局面的,帐下拜将封侯的将领多达两百余位,再加上位比三公九卿和官秩等同三公九卿的文臣武将,全部加在一起多达四百余人。
其中又以军队为最甚。三百多位将军之中官秩等同九卿的将领就有一百八十多个,余下两百人全是杂号将军,以致冀州军中裨将、中郎将和校尉等将领根本算不上将领,随便拉出一个统领两三百人的头目都是校尉或中郎将,余下司马、军侯、屯长和队率之类的低级军职比比皆是,一抓一大把。
根据整编过程中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三十万冀州军中拥有军侯及以上军职的将领就占据总人数的两成,其他林林总总的低级军职更是不计其数。原本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一名,五十人为一队,设一正一副两名队率,可是冀州军中连最底层的伍长都有两名,到了队率一级就更加过分了,左右两名队率、三名副队率,一个五十人队之中就有十六名军士是军职的底层将领。底层尚且如此,再往上的军职就更不用说了,将领数目之巨大堪称空前绝后,多得令人发指。
不但军队的将领规模庞大,就连文官队伍同样是臃肿不堪,官吏之多与拥有军职的将领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最可气的是,武将拜将封侯也就罢了,毕竟是乱世嘛,武将自然要比文官吃香;可是袁绍竟然对文官同样大肆封赏爵位,甚至很多没有实职的世家子弟和商贾都有爵位在身,而且爵位都不低,轻则亭侯、乡侯,重则便是列侯,且为数众多。
袁绍在世的时候,这些都是画饼,全是一纸空文,根本无法落实。等到曹操接管冀州之后这些袁绍留下的烂摊子一股脑地冲他扑过来,迫使军队整编进行到第二步就不得不暂时停下来,整饬吏治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弄得他是焦头烂额,夙夜难寐,寝食难安,每天头痛欲裂,三更半夜脑仁疼。
按照曹操的心性和脾气,根本无须理会这些莫须有的官爵,都是一纸空文而已,何必放在心上,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三下五除二快刀斩乱麻,全盘推倒重新来过。可是不行啊,冀州是白捡的,袁绍临终遗命拱手相送,让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偌大冀州,并得到冀州世家和士族缙绅们的大力支持,帮助他打败了西凉李利的数十万大军,赢得了一场全所未有的大胜。
新得冀州时曹操还大喜过望,高兴得睡觉都能�
曹操微微颔首,脸上再次浮现怒色,可眼神之中却流露出些许无奈,似乎甚是苦恼,忧心忡忡。
的确,这件事再次给曹操敲响了警钟,令他惕然心惊之余,不免义愤填膺,恼怒不已。
这一年多来,他一门心思扑在巩固统治上面,整编冀州军,恢复民生,整饬吏治,积累声望,树立威信,以期能够早日在冀州百姓心目中树立威信,真正取袁绍而代之,成为实至名归的冀州之主。然而事实却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
整编军队问题不大,半个月内就能把三十万冀州军召集起来,剔除老弱病残,留下精壮军士,初步整编兵士就算完成。可接下来就出现了问题,在甄选将领、重新任命将领和将军的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矛盾不小,几乎无法调和。
突出问题就是官爵。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是军队存在严重分歧和利益冲突,就连冀州和青州二州的州郡官吏也颇有微词,对曹操心怀不满,背地里议论纷纷。究其原因只有一个,袁绍生前是皇帝,君临天下,为了守住冀州和青州,增强麾下文武抵御西凉军的决心,袁绍对帐下文武大肆封赏、加官进爵,位至三公九卿者就有将近二十余人,堪比三公和九卿的文官和将军更是多达一百余人,若不是地盘和兵马有限,说不定还会大肆封王。毫不夸张地说,在冀州被团团围困的两年多时间里,袁绍就是靠封官许愿维持局面的,帐下拜将封侯的将领多达两百余位,再加上位比三公九卿和官秩等同三公九卿的文臣武将,全部加在一起多达四百余人。
其中又以军队为最甚。三百多位将军之中官秩等同九卿的将领就有一百八十多个,余下两百人全是杂号将军,以致冀州军中裨将、中郎将和校尉等将领根本算不上将领,随便拉出一个统领两三百人的头目都是校尉或中郎将,余下司马、军侯、屯长和队率之类的低级军职比比皆是,一抓一大把。
根据整编过程中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三十万冀州军中拥有军侯及以上军职的将领就占据总人数的两成,其他林林总总的低级军职更是不计其数。原本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一名,五十人为一队,设一正一副两名队率,可是冀州军中连最底层的伍长都有两名,到了队率一级就更加过分了,左右两名队率、三名副队率,一个五十人队之中就有十六名军士是军职的底层将领。底层尚且如此,再往上的军职就更不用说了,将领数目之巨大堪称空前绝后,多得令人发指。
不但军队的将领规模庞大,就连文官队伍同样是臃肿不堪,官吏之多与拥有军职的将领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最可气的是,武将拜将封侯也就罢了,毕竟是乱世嘛,武将自然要比文官吃香;可是袁绍竟然对文官同样大肆封赏爵位,甚至很多没有实职的世家子弟和商贾都有爵位在身,而且爵位都不低,轻则亭侯、乡侯,重则便是列侯,且为数众多。
袁绍在世的时候,这些都是画饼,全是一纸空文,根本无法落实。等到曹操接管冀州之后这些袁绍留下的烂摊子一股脑地冲他扑过来,迫使军队整编进行到第二步就不得不暂时停下来,整饬吏治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弄得他是焦头烂额,夙夜难寐,寝食难安,每天头痛欲裂,三更半夜脑仁疼。
按照曹操的心性和脾气,根本无须理会这些莫须有的官爵,都是一纸空文而已,何必放在心上,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三下五除二快刀斩乱麻,全盘推倒重新来过。可是不行啊,冀州是白捡的,袁绍临终遗命拱手相送,让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偌大冀州,并得到冀州世家和士族缙绅们的大力支持,帮助他打败了西凉李利的数十万大军,赢得了一场全所未有的大胜。
新得冀州时曹操还大喜过望,高兴得睡觉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