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君弱臣强祸根也】
  “近来益州局势紧张,不知兄长可曾想过另谋出路?”既然张松主动相询,法正亦不掩饰,单刀直入,直接道破问题的关键。

  这绝对是开门见山的坦诚相待,乍一开口便是挑明问题核心,可谓是一刀见血,不留余地。

  如果张松含糊其辞,或敷衍了事,亦或顾左右而言其他,那么法正接下来要说的事情便不用再说了。

  这或许就是张松以诚相待的结果,法正同样没有支吾遮掩,毅然坦率直言。

  张松闻言后,本已半眯半闭的眼睛霍然睁开,直勾勾地盯着法正,一眨不眨地注视半晌。

  待他挪开目光之后,慢慢端起酒盏顾自饮酒,一盏接着一盏,俨然借酒浇愁,亦或是借此机会思考法正提出的问题。

  的确,张松不能不认真思考,慎重掂量。毕竟他现在所获得的一切荣耀皆是现任主公刘璋所赐,这份知遇之恩他不能不感激,不能将其搁置一旁,视而不见。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不仅有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无可比拟的创造力;还因为人有着其他生灵所不具备的诸多情感,细腻而真挚的感情。

  在遇到刘璋之前,张松一直籍籍无名,备受冷遇不说,还被人明里暗里冷嘲热讽,受尽白眼,饱受煎熬。然而自从他得到刘璋的赏识之后,这一切陡然间全变了,没有人再敢轻视于他。没有再敢对他冷嘲热讽,更没有人再敢议论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都到哪里都是备受瞩目。这一切都是刘璋赐予他的,无异于让他重获新生,堂堂正正的挺直腰杆做人。

  但是,不得不考虑的是,刘璋能给予他张松的权势地位也仅限于此了。自此以后,他所获得的无非是一些物质上的赏赐,再也无法获得更高的官爵。更大的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是因为益州虽然地大物博、物阜民丰,却终究是偏居一隅。仅有一州之地,这就限制了许多自诩才能卓绝之人的才能发挥。以至于,即便再有才华,哪怕是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困守在益州之内,最多担任别驾或一郡太守,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可能。

  而这一切的症结就在刘璋身上。因为他没有夺取其它州郡的雄心壮志,不思进取、安于享乐,只想一辈子坐镇益州,在属于他的“王国”里享乐一世,颐养天年。

  这样以来,所有跟随他的文臣武将都只能被圈在益州,一生的理想和奋斗都被局限在一州之内。不管其人的才能如何出类拔萃。充其量也就是一郡之才,犹如井底之蛙,始终都被固定在一个圈子里蹦跶。根本没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正是因为这样,益州许多有志之士都曾无数次谏言,想让刘璋带领益州军迈出益州,进取中原,甚至是争夺江山,问鼎天下。却不料。刘璋根本无动于衷,连称王称帝的胆量都没有。遑论逐鹿中原,问鼎天下?

  还是因为这种局势,促使益州内部争斗异常剧烈,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无处不在。毕竟,益州僚属没有其他发挥空间,只能在州郡内部斗智斗勇,从而获取自己想要的某些满足,最多的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至于生无所恋,了无生趣。

  但是,当益州官员不安于现状的时候,益州百姓却十分享受这种没有战争的平静生活。毕竟,百姓们没有达官贵人那么多要求,更没有他们那么旺盛的精力,百姓们所需要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家里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自己的子女能够一代比一代强,阖家老幼幸福安康,至于其他的便不想了。其实百姓们也不是不想,而是清楚地知道有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即使朝思暮想也不可能得到,于是索性不去想;要求简单才能获得满足,否则一辈子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