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
;“那咱们巴黎的车谁开啊?”

  “你开啊。”阿诚笑道。

  “接下来我可能不在巴黎住了。”

  阿诚脸上的笑意忽然僵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忘了同你说?”明楼拍拍额头,“明年我应该大部分时间在剑桥。”

  “剑桥?”

  “恩,我一直想去那里交流一年。”

  “什么时候定的?”

  “1月份吧。”明楼拍了拍他,“别晃神了,再掉沟里,我就不拉你了。”

  阿诚不晓得他是在开玩笑,还是双关。心头乱七八糟,嘴上最后只问出一句:“那房子怎么办?”

  “我同房东说过了,就租到一月份,所以你没看我很多行李拿回来了?”

  “那……那还有家具呢……好多是我们自己扛回去布置的。”

  “算了,值不了几个钱。”明楼道。

  阿诚倒是第一次觉得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那是他们自己弄的,他们一块儿弄的。如今转手给了后头的房客,仿佛有什么承载记忆的器物被随手转让了一样。

  “我送你的模型呢?你不会也转了吧?”阿诚想起来,“我可没看你带回来。”

  “哦,这也忘了说了,你说我是不是年纪大了。”明楼笑道,“你的模型我哪舍得丢啊?模型和吊兰我都放我办公室了,之前正好碰见大江,我叫他有时间搬到你们那里去。”

  “什么吊兰?”

  “小房间那盆啊。”明楼比划着,“你知不知道它现在有一条垂可长了,都到地上了。”

  “我知道,当时就这样。因为就那边正好见光,所以疯长,别的都不长。”阿诚道,“太长就剪了呗。”

  “贸然剪了我怕他疼。很多东西,你且让他长一长,过些时日,养料不足,送不到那里,自然也就不长了,便又长出其他的来了。或者你叫他别的地方受些阳光,兴许长得更好,你说是不是?”

  第12章

  1933年剑桥的经济学生们忽然发现他们上学年所学习的所有内容正经历着激烈的讨论。

  凯恩斯从都柏林回来后,这群经济学生们就陷入了对他每一次讲话稿和《新政治家周刊》文章的分析与争论中。这群英国顶尖的经济学生们忽然发现他们对自己将要致力研究毕生的学科几乎是一个懵懂的白痴。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的老师们也在争论。从上到下,没有哪个人不在讨论这个人和他的观点,至于同意还是反对,折中还是坚持,柏林莫斯科还是华盛顿,就是各抒己见了。如果开一个赌局,莫斯科的支持者会占上风,华盛顿倒是会落在后面毕竟这里是剑桥,大家对于美国的好感并不比他们对法国多。

  “就是这样了,舒夫把马歇尔经济学又解析了一遍。凯恩斯先生反对庇古。罗伯逊先生与凯恩斯的意见又不一样。今年的经济课程几乎都是对去年课堂上所教的理论的阐述或批判,我的论文题要完蛋真的凯恩斯先生说的最正确的不是什么货币理论政府赤字,而是我们总是要完蛋的。”吉尔平最近的论文进展不大好,发际线越发堪忧,“明,我们喝酒去。”

  “我后天要去伦敦,今天要拾东西。”

  “去伦敦?”吉尔平瞪大了眼睛,“经济会议?你导师带你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