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第一生产力
�这个纯碱,就是做蒸饼(后世馒头),馒头(后世包子)用的碱面。我上次做那么几块香皂就几乎把华清宫和长安城的碱面买光了。没有办法大量生产,玻璃也是这样。

  现在不一样了,这里有七个盐水湖,这样品质的天然碱有几十万斤。有了这些天然碱,我们的香皂和玻璃就能想做多少,就做多少。

  小倓。其实你们都不知道,这次我为什么要亲自来带兵来打宥州,而不是让临近的朔方军平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这里盐水湖里的天然碱。”

  李倓不觉咽了一口唾沫,他知道那些被西域胡商卖出天价的玻璃器皿,其实只需要用一些石英砂和碱面,石灰石就能很简单地烧造出来。而且师父他们烧出的,要比西域胡商卖的玻璃要好上几十倍。

  现在师父说想做出多少,就能做出多少,这以后能赚多少钱,自己简直不敢想了。

  “那我们四海商社不是就可以把那些胡商能赚到的钱都赚过来?每年赚到的钱多得数不清?”

  萧去病点点头,兴奋道:“除此以外,纯碱更重要的用途,还可以用来造纸!”

  “造纸?”李倓眼睛又开始冒星星了,目光中充满了好奇和崇拜,师父怎么什么都知道。

  “嗯,用纯碱造纸,可以使造纸的时间缩短几十倍,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一成,甚至是半成都不到!”萧去病苦笑着点点头,一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哀叹,又忍不住得意。

  虽然造纸术在东汉的时候就被发明出来,但几百年以来,造纸工艺一直没有多大改善,唐朝的纸贵啊,简直堪比后世的奢侈品了。

  别的不说,就连政府部门的公文,也是正面写了反面再写,甚至在唐朝的贵族世家,还用家里存了多少张纸来表示富有和有底蕴。

  因为纸张贵,还发生过一则这样的轶事。说是开元宰相杜暹在任婺州参军到期离任的时候,他的同事下属就将衙门里省下的一万张纸送给他,这在官场还是惯例。

  杜暹清廉,于是只接受了一百张纸,以示领受了同僚们的情谊,其余全部退还给他们。这件事情传出去以后,一时还传为美谈,称杜暹为百纸参军。

  由此可见,唐朝的纸有多珍贵。正因为如此,为了做表率,连皇帝上厕所都不敢用纸,而是用厕筹。萧去病这个以前用惯了卫生纸的,到了唐朝用几张毛边粗纸,也只能偷偷用,生怕被人看到,跟做贼似的。

  因此,萧去病特意去找寻了一下原因,就发现不怪纸贵,只能怪这个时期造纸的生产工艺实在太落后了。

  比如第一道工序斩竹漂塘,就要将嫩竹、树皮、稻草、麻头等浸泡在池塘里一百日以上,靠自然微生物,缓慢地分解并洗去这些原料中不要的部分。

  之后的煮徨足火工序,更是要加石灰一道不间断蒸煮八天八夜,可想而知,这要花费多少人工,花费多少燃料,效率有多低下。纸张这么贵,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

  虽然萧去病在之前那个时空,也并不知道怎么造纸,但他记得老爸给他讲过的那个80年代,小日本盗窃中国宣纸制造技术的故事。其中就有一项,说是浙江某县那些个脑残官员献宝一样,将属于绝密配方的碱水浓度也向小鬼子和盘托出。

  这个碱水的配方和浓度,主要指的就是烧碱的浓度。而有了纯碱,如何做出烧碱来,对于刚刚学完全部高中课程,化学模拟考试一百四十多分的萧去病来说,不要太容易。

  萧去病相信,有了后世工艺配出来的碱水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