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帝问政
��沃富庶,若不移民过去,即使设立了军镇到最后也守不住。这样一来,又说什么开疆拓土呢?”
李林甫说完后看了陈希烈一眼。这里四位大臣,论官职李林甫第一,陈希烈第二,但若论实力和受宠,陈希烈却是倒数第一,连王鉷和杨国忠的十分之一都没有。他能当上副宰相只是因为精通道学可以和李隆基论道,同时又唯唯若若容易被控制,这才被李林甫推荐成为副宰相。
他的作用就是对李林甫佐佑唱和,李林甫的应声虫,一人形签名盖章器而已。见到李林甫看着自己,立即表态:“臣附议,此计划稳妥可行,步步为营。若按此施行,不出十年,河中之地就会变成第二个安西。不,应该是强过安西数倍,按奏疏上所说,河中的绿洲可比安西多得多。”
李隆基点点头,他也认为这份计划十分可行,先增兵,再缓缓向河中多驻军,之后再向河中移民。徐徐图之一步一步来,连汉家移民到了河中如何立足,如何屯垦,如何自保都计划得细致妥帖。最重要的是计划书上说完全不需要朝廷出钱,移民河中的钱全部全部由安西军来出!
李隆基真有点怀疑,高仙芝什么时候有这个水平了?这该不会是那个萧去病想出来的吧?这少年简直文武全才啊,不但勇冠三军,现在连治理地方,牧养百姓也这么拿手?
这还真是高估萧去病了,他哪有这个本事啊,这都是他从后世案例中学来。比如南泥湾和生产建设兵团等,无非是军队化管理,平时为农,战时为兵,一手锄头一手横刀弓弩,农闲的时候进行军事训练。住户都集中起来,安排军队或民兵轮流守卫,并设置情报网和预警机制等。
总结来说就是萧去病知道这样做能成功,但如果真要他去施行,其实是做不来的。
看到李隆基就要表态,王鉷赶紧道:“圣人臣也附议。此份计划确实可行,但有一点很值得商榷!”
“哪一点?”
“计划书上说全部的费用都由安西军来出,臣想这应该是来自那批缴获,臣算了算,就算把那三百万金币、四千万银币和全部的珠宝玉石全部用在移民上,还是不够!”
李隆基惊讶道:“如何会不够?”一看到这么多金银珠宝,李隆基总觉得好多好多,移民所费应该还能给自己剩下不少。
王鉷道:“圣人你算,每名去河中成丁都要装备一把横刀,一杆长矛,一张弓,一壶箭。这都是钱,还有此去河中万里之遥,奏疏上雇佣马车驴车运送,还要派军队保护,这些也要钱,还有到河中之后的农具,种子等都是一大笔开销。臣给你算一下……”
听王鉷算完,李隆基想了想,安西军的那些缴获,看起来是挺多的,快赶上大唐岁入的一成了。但每件事情落实下去,确实不够,不但自己想的那一半富裕没了,貌似还要从国库补贴一半。
一想到这里,李隆基就开始心疼了,他现在很缺钱用!
李隆基刚开始时算是个生活非常简朴的皇帝,进入天宝之后,生活慢慢开始腐化,但一直都还算有度。直到重用杨国忠和王鉷这两个聚敛之臣之后,他的生活和用度就奢侈腐化到没边了!
李隆基当快四十年太平天子,各州县府库积累了大量的粮食和布帛。天宝八年二月,杨国忠建议李隆基将天下州县的这些粮食全部卖掉换成布帛,一起运到长安。李隆基参观这些布帛的藏库,见到如此之多的布帛,就不把钱当钱用了。史载——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
(这里科普一下,唐朝是极度缺乏金银等贵金属的,甚至连铸钱用的铜也不够。所以唐朝货币�
李林甫说完后看了陈希烈一眼。这里四位大臣,论官职李林甫第一,陈希烈第二,但若论实力和受宠,陈希烈却是倒数第一,连王鉷和杨国忠的十分之一都没有。他能当上副宰相只是因为精通道学可以和李隆基论道,同时又唯唯若若容易被控制,这才被李林甫推荐成为副宰相。
他的作用就是对李林甫佐佑唱和,李林甫的应声虫,一人形签名盖章器而已。见到李林甫看着自己,立即表态:“臣附议,此计划稳妥可行,步步为营。若按此施行,不出十年,河中之地就会变成第二个安西。不,应该是强过安西数倍,按奏疏上所说,河中的绿洲可比安西多得多。”
李隆基点点头,他也认为这份计划十分可行,先增兵,再缓缓向河中多驻军,之后再向河中移民。徐徐图之一步一步来,连汉家移民到了河中如何立足,如何屯垦,如何自保都计划得细致妥帖。最重要的是计划书上说完全不需要朝廷出钱,移民河中的钱全部全部由安西军来出!
李隆基真有点怀疑,高仙芝什么时候有这个水平了?这该不会是那个萧去病想出来的吧?这少年简直文武全才啊,不但勇冠三军,现在连治理地方,牧养百姓也这么拿手?
这还真是高估萧去病了,他哪有这个本事啊,这都是他从后世案例中学来。比如南泥湾和生产建设兵团等,无非是军队化管理,平时为农,战时为兵,一手锄头一手横刀弓弩,农闲的时候进行军事训练。住户都集中起来,安排军队或民兵轮流守卫,并设置情报网和预警机制等。
总结来说就是萧去病知道这样做能成功,但如果真要他去施行,其实是做不来的。
看到李隆基就要表态,王鉷赶紧道:“圣人臣也附议。此份计划确实可行,但有一点很值得商榷!”
“哪一点?”
“计划书上说全部的费用都由安西军来出,臣想这应该是来自那批缴获,臣算了算,就算把那三百万金币、四千万银币和全部的珠宝玉石全部用在移民上,还是不够!”
李隆基惊讶道:“如何会不够?”一看到这么多金银珠宝,李隆基总觉得好多好多,移民所费应该还能给自己剩下不少。
王鉷道:“圣人你算,每名去河中成丁都要装备一把横刀,一杆长矛,一张弓,一壶箭。这都是钱,还有此去河中万里之遥,奏疏上雇佣马车驴车运送,还要派军队保护,这些也要钱,还有到河中之后的农具,种子等都是一大笔开销。臣给你算一下……”
听王鉷算完,李隆基想了想,安西军的那些缴获,看起来是挺多的,快赶上大唐岁入的一成了。但每件事情落实下去,确实不够,不但自己想的那一半富裕没了,貌似还要从国库补贴一半。
一想到这里,李隆基就开始心疼了,他现在很缺钱用!
李隆基刚开始时算是个生活非常简朴的皇帝,进入天宝之后,生活慢慢开始腐化,但一直都还算有度。直到重用杨国忠和王鉷这两个聚敛之臣之后,他的生活和用度就奢侈腐化到没边了!
李隆基当快四十年太平天子,各州县府库积累了大量的粮食和布帛。天宝八年二月,杨国忠建议李隆基将天下州县的这些粮食全部卖掉换成布帛,一起运到长安。李隆基参观这些布帛的藏库,见到如此之多的布帛,就不把钱当钱用了。史载——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
(这里科普一下,唐朝是极度缺乏金银等贵金属的,甚至连铸钱用的铜也不够。所以唐朝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