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托孤顾命
��清君侧,杀阉奴。

  虽然文海和曹少钦矛盾重重,但此时却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这西华门一破,哪还分什么内厂锦衣卫,肯定是一锅烩。

  御林军是名义上大周朝最精锐的军队,实际上是由权贵子弟担任,外表光鲜,战斗力不强,只是依靠着紫禁城的高大城墙,拼死抵抗而已,禁军们却是挥常,进退有度,无奈人数不多,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

  杨峰一甩袖子离开了角楼,这几天京城里各衙门之间火并的事件可不少,以往的宿怨趁着这个时机正好泄,只是没有今天闹得这么大而已。

  这种乱局之下,京城是肯定守不住了,此时唯一可行的办法是纠集一股力量,护着皇帝突围而去,只要有皇帝这个大旗在,不愁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杨峰下了角楼,正要进宫面圣,忽然有人来报,说是胡相爷驾到。

  胡惟庸?这个中庸的老臣子不是早就递了辞呈回家静养了么,怎么这个时候又跳出来,莫非是有什么起死回生的好办法,杨峰心中一动,赶忙迎向午门。

  到了午门口,却现五座门都紧闭起来,御林军告诉杨峰,大事不妙了,杨峰登上城头一看,也是大吃一惊。

  登6文学网,支持版武林帝国。

  午门前,停了大大小小上百乘轿子,从一品大员的八抬大轿到七品小官的两人抬都有,门前更是聚集了数百名官员,都戴着乌纱,穿着朝服,煞有介事的样子,而胡惟庸就站在他们的最前列。

  杨峰高声问道:“胡相爷,您率领百官前来所为何事?”

  以往胡惟庸总是一副唯唯诺诺老好人的样子,今日竟然慷慨激昂,豪情万丈,花白胡子在风中飘舞,一脸的义形于色,冲着城楼上朗声道:“吾等是来劝皇帝退位,救万民于水火之间。”

  原来是逼宫来了!

  更远处,是黑压压的人群,有京兆尹的差役,有禁军士兵,密密麻麻的人群伫立在太庙广场上,他们分明是有备而来,先礼后兵,倘若皇帝拒绝退位,怕是就要兵谏了。

  胡惟庸这老小子平时装聋作哑,韬光养晦,关键时刻露峥嵘啊,不消问,他肯定已经和城外的汉军有了联系,并且达成了某种协议,这才会悍然纠集百官进行逼宫,杨峰赫然看见六部官员都在其中,这些脑满肠肥,八面玲珑的老家伙,平时对自己言听计从,这时候却全都反水了。

  禁军反了,百官也叛了,大周朝的体制在这一刻全部崩塌,朝廷没了,皇帝的政令仅限于紫禁城一隅,这才是真正的众叛亲离,杨峰咬牙切齿,大骂胡惟庸以及众官员是不知廉耻的2臣,但是下面众人却振振有词,慷慨陈词,将百姓民生挂在嘴上,众口铄金,七嘴八舌的将杨峰驳斥的张口结舌,一派大义凛然的样子更让杨峰暴怒,喝令御林军开炮轰死这个败类。

  但是御林军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动手的,本来大周朝的御林军就是权贵子弟担当,外面这些文武大臣的子弟有不少就在御林军里当差,让他们开炮杀害自己的父兄,怎么可能,再说朝廷大势已去,谁还想无谓的杀人啊。

  御林军们一动不动,杨峰也没有办法,哀叹一声下了城楼去找皇帝,皇宫的后半部分还是固若金汤的,大内侍卫们牢牢把守住乾清门,张弓搭箭警戒万分,曹少钦亲自在门口把守,看见杨峰形单影只的过来,曹少钦暗自叹口气,这孩子还真是个忠臣啊。

  杨峰进了乾清宫,皇帝正孤零零的坐在空荡荡的宫殿中,那些高大沉重的箱子柜子屏风都被拿去堵门了,乾清宫中寂寥空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