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伯鲁格
�亡人,德方伤亡约人。

  其实劳埃德说的很正确,德国的确是经受不起消耗的。

  年时,情况已经明朗:上帝是站在大工厂和大军队一边的。军语辞典中的一个新词——“工业动员”把各交战国的工厂引向战争的无底洞,对农场实行监督、征收所得税、实行食物配给制。无数的弹药和军事装备从各种机器倾泻出来,然而再多也总是需要的。

  英国这位海上霸主,这个“靠大海生活达千年之久”的英国,如今也开始靠大陆生活了。刚刚步年1月,它破天荒地采用了征兵制,投身于组建大规模的陆军。这是一个对这次战争以及对英国未来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决策。事实上它意味着作为世界大国的英国长期拥有的优势开始没落。

  这场战争在西线进入了大屠杀的消耗阶段。在东线,俄国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攻势宣告了两大过时的君主国覆灭的开始。贪婪的罗马尼亚参战了,在阳光下短暂地神气活现了一阵就屈服了。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海上交战——日德兰海战以不分胜负告结束。封锁的压力把同盟国周围的包围圈缩得更紧了。一些领导人下台了。从俄罗斯草原到(英国)科次富德的陋室,许多家庭的男人只存在于人们的回忆之中;仇恨加深了。

  随着历史上最大的两个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集结了几个大国的力量,年战争的钟摆从东线又摆回了西线。

  在战争的头几年,协约国之间几乎没有战略协同;它们之间长期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目的和猜疑,不同的政治野心和互不信任。5年12月,凭借霞飞的崇高威望,协约国首次企图改善联盟作战的计划工作。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俄国,甚至日本的代表相聚一堂,共同讨论了未来的行动,并且原则上同意年在意大利战线以及东欧、西欧战线同时发动进攻。

  德国已经看到了接下来战事的更加艰难,故而,他急于寻找一个强大的盟友。

  他不需要中国维持与他们之间的正常贸易,他只需要中国向沙俄发起进攻,打通中亚通道,决胜于美索不达米亚,从而使得东线与南线外围战场得到缓解。

  只是,德国手中已经没有太多手~机看最快的筹码。

  李安生答应了伯鲁格,或许中国可以不出兵,但是,可以挑动沙俄的内乱。

  沙俄目前已经是油尽灯枯的格局,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此时在东线,与血腥屠杀的阵地战不同,则是另一派景象。这里领土开阔,很难建立稳定的战线,相形之下,更具有运动战的特色。

  曾经,欧洲大国对俄国这个庞然大物多少都怀有几分敬畏。俄国疆域之辽阔,兵员之丰富,在欧洲无与伦比。沙俄击败拿破仑的事迹,也依旧刻在所有欧洲将领的心头。德国人将沙俄军队尊称为“欧洲压路机”。这个压路机虽然在克里米亚、日俄战争中两次失手,但大家还是忍不住害怕它。

  从数字上看,俄**队的力量确实相当骇人。战争期间,俄国共动员了1300万军队,在全部参战国里名列榜首。

  只是,战争进行到现在,沙俄的种种弊病暴露无遗。

  伯鲁格并不清楚,其实沙俄已经没有多大的战争潜力,后勤系统效率低下得骇人听闻。一出国境,粮食补给就会马上出现危机。装备之坏,更超过后勤之恶劣。有些军团里,俄国士兵不得不三个人共用一条步枪。

  一个俄国士兵对英国记者说:“我们除了胸膛外,一无所有。”哥萨克骑兵则已经堕落得跟土匪相差无几。指挥官的素质则和士兵装备一样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