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突破政治迷局
�、国运、国势,还涉及到了广大资本家与人民的切身利益,自然是万万不行的。

  唐绍仪内阁解散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情,各方面都不敢出来替唐绍仪内阁辩解,在段祺瑞等人的强硬态度之下,有心想要替唐绍仪讲话的人都噤若寒蝉。

  在这样的形势下,宋教仁等人都选择了退出内阁,递交了辞呈,只是因为唐绍仪人还在日本,还没有生效——按照约法,总统的人事命令是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的。

  当初袁世凯费尽心力捧唐绍仪上台,就是想利用自己与唐绍仪的良好关系,以及唐绍仪在革命党人心目中的地位,谁知道唐绍仪捧不起来,居然“狭革命党以自重”,这人事权,老袁势必要夺回些来的。

  人事权与财政权,无论是哪一级政府,都是必须首先要掌控在手中,奉若至宝的。

  面对这突如其然的变局,宋教仁在报纸上刊发了他的疑问。

  “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革命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大要在建设共和政体。今究其实,则共和政体未尝真正建设也。故今而欲察吾国今日为何种政体,未能遽断。”

  是啊,共和政体还没有真正实现呢,看谁主沉浮,只等大选。

  今年9月5日,临时参议院颁布议员选举日期令,规定于12月10日举行初选,1913年1月10日举行复选。

  1912年12月10日,临时参议院颁布参议员第一届选举日期令,规定各省议会,中央学会,华侨选举会之参议员选举于1913年2月10日举行,蒙、藏、青海之参议员选举于1913年1月20日举行。

  选举方法和日期即定,各省区立即展开了激烈的竞选活动。

  立法机关,是中华民国最要的根本,从前由代表会组织参议院,是创始的暂行规模,现在国家统一,应该由参议院改为国会。《临时约法》中第53条,有限10个月内,召集国会的明文,袁世凯等野心家不能违背,参议院也不能缓议,因此今年不断开会,议决《国会组织法》,及《参议员众议员选举法》。

  国会组织法共22条,实行两院制,便是参议院及众议院。参议院议员,由各省省议会选出,每省10名。蒙古选举会,得选出27名,西藏选举会,得选出10名,青海选出3名,中央学会,得选出8名,华侨得选出6名,共294人。

  众议院议员,由各地人民选举,每人口满80万,得选一议员,人口多寡不等,拟定直隶省46名,奉天省38名,吉林省18名,黑龙江省21名,江苏省40名,安徽省29名,江西省35名,浙江省38名,福建省24名,湖北省26名,湖南省27名,山东省33名,河南省32名,山西省24名,陕西省21名,甘肃省14名,新疆省14名,四川省35名,广东省30名,广西省19名,云南省22名,贵州省13名,蒙古27名,西藏10名,青海3名,共595人。

  从众议院议员人数来看,东北是最吃亏的,而两江倒是赚了便宜。

  革命党人自以为支持者遍布天下,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只是保罗宋教仁与孙中山等人都给遮蔽了而已。

  这个时代很现实,谁能尽快的安定天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百姓就支持谁,而所谓的这些精英们,大部分都是资产阶级,他们会支持谁不言而喻。

  李安生之所以向袁世凯让步,便是想要借着老袁的手,打击那些想要浑水摸鱼的人,投机者野心家们。

  这些人不知道民主为何物,便想要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执掌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