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海参崴
r />
谈判已经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可能,于是中俄战争继续在延续着。
集中兵力的东北军终于可以伸出拳头,狠狠的痛揍对方。
俄军放出了豪言,海参崴要塞在没有外部增援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十个月,只怕到时候中国的经济早就崩溃了。
的确,海参崴要塞给宣传为当世第一的坚不可摧的要塞,外界一致认为,中国军队想要攻克这里,全是需要付出大量牺牲。
作为俄国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一度曾经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海岸堡垒之一,让许多俄国人引以为荣,夸夸其谈,自我赞许,认为这个堡垒的不可攻克性。
虽然作为港口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历史悠久,但作为要塞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历史却只能追溯到1877年。这一年,东西伯利亚军区工程兵司令温特伯格上校开始筹划在这个远东重要的港口修建防御工事,在二十多年前,构建了第一个濒海永久性防御工事。1899年工程兵上校维利奇科设计了一个系统的陆地防御工事方案,在这一方案基础上,日加尔科夫斯基和奇日上校从1900年开始构筑要塞的几个主要堡垒:1、2、3号堡垒,4、5号多面堡,以及三个眼镜垒,堡垒之间由有胸墙保护的堑壕相连。此外,在俄罗斯山脉和萨佩尼半岛分别修建了“俄罗斯堡垒”和4号要塞,这些防御工事与同期修建的旅顺口要塞都颇为类似。
1904-1905年间,初步建设完成的海参崴要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日军未能占领海参崴,连旅顺这样的天下少有的堡垒都给攻破,更何况海参崴?
前两年,工程兵将军费南德提出新的要塞设计方案,在从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到阿穆尔斯基湾的绥芬河流域南岸修建了1-7号堡垒和几个要塞,在俄罗斯岛的南岸和东岸修建了9-12号堡垒以及海岸炮台、反登陆有顶通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
1910年工程计划包括:在从乌苏里斯基湾到阿穆尔斯基湾的谢丹卡山谷南端构筑1-7号堡垒和a、b、w、g、d、e、zh、z防御支撑点;在俄罗斯岛南岸和东岸构筑9-12号堡垒;在“第一河流”构筑抗登陆海岸有顶通道、隧道弹药库和食品冷藏库,在“第二河流”构筑基地、长200公里的道路和许多其它的基础设施。
设计者们运用了1909年由维利奇科中将提出的“维利奇科要塞理论”的基本原理,所有工事都克服了日俄战争时期旅顺口争夺战中防御工事所暴露的缺点,构筑了许多碉堡和地下设施,混凝土天花板由u形钢管、t形横梁和沥青构成,宽约-米,能够承受420毫米炮弹的威力。堡垒侧面构筑了由混凝土建成的专门的火炮掩体,堡垒主要作战工事是混凝土胸墙,配置有步兵,在胸墙下面构筑有用于观察的混凝土掩蔽部,在要塞的后部为其它的卫戍部队构筑专门掩体。要塞所有的部分都修筑了地下通道,还修建有沟渠,主要用于抵御暴风雨。
蔡锷等人已经派人通过热气球拍得无数照片,得出了许多结论,想要攻克海参崴要塞,的确应该咬咬牙吃,忍住大量的牺牲。
建设者们并没有完全照搬传统的要塞构筑理论,而在要塞的构造上充分考虑到了特殊的山地地形特点,并在较宽阔地区构筑了防弹掩体,用来对付敌炮兵的“精确”火力打击。4号堡垒外形上类似“维利奇科要塞”的“吊秋千”结构,1号和5号堡垒的外形结构与之差别很大,6号、7号堡垒在外形结构上具有独创性,2号、3号和俄罗斯岛屿的新堡垒9、10、11和12号的防火设备采用了新设计。这些堡垒不仅在俄罗斯防御工事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曾占有一席之地。
要塞的施工由大约有6一万多名劳工承担,他们的主要工作有:在岩石上用
集中兵力的东北军终于可以伸出拳头,狠狠的痛揍对方。
俄军放出了豪言,海参崴要塞在没有外部增援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十个月,只怕到时候中国的经济早就崩溃了。
的确,海参崴要塞给宣传为当世第一的坚不可摧的要塞,外界一致认为,中国军队想要攻克这里,全是需要付出大量牺牲。
作为俄国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一度曾经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海岸堡垒之一,让许多俄国人引以为荣,夸夸其谈,自我赞许,认为这个堡垒的不可攻克性。
虽然作为港口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历史悠久,但作为要塞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历史却只能追溯到1877年。这一年,东西伯利亚军区工程兵司令温特伯格上校开始筹划在这个远东重要的港口修建防御工事,在二十多年前,构建了第一个濒海永久性防御工事。1899年工程兵上校维利奇科设计了一个系统的陆地防御工事方案,在这一方案基础上,日加尔科夫斯基和奇日上校从1900年开始构筑要塞的几个主要堡垒:1、2、3号堡垒,4、5号多面堡,以及三个眼镜垒,堡垒之间由有胸墙保护的堑壕相连。此外,在俄罗斯山脉和萨佩尼半岛分别修建了“俄罗斯堡垒”和4号要塞,这些防御工事与同期修建的旅顺口要塞都颇为类似。
1904-1905年间,初步建设完成的海参崴要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日军未能占领海参崴,连旅顺这样的天下少有的堡垒都给攻破,更何况海参崴?
前两年,工程兵将军费南德提出新的要塞设计方案,在从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到阿穆尔斯基湾的绥芬河流域南岸修建了1-7号堡垒和几个要塞,在俄罗斯岛的南岸和东岸修建了9-12号堡垒以及海岸炮台、反登陆有顶通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
1910年工程计划包括:在从乌苏里斯基湾到阿穆尔斯基湾的谢丹卡山谷南端构筑1-7号堡垒和a、b、w、g、d、e、zh、z防御支撑点;在俄罗斯岛南岸和东岸构筑9-12号堡垒;在“第一河流”构筑抗登陆海岸有顶通道、隧道弹药库和食品冷藏库,在“第二河流”构筑基地、长200公里的道路和许多其它的基础设施。
设计者们运用了1909年由维利奇科中将提出的“维利奇科要塞理论”的基本原理,所有工事都克服了日俄战争时期旅顺口争夺战中防御工事所暴露的缺点,构筑了许多碉堡和地下设施,混凝土天花板由u形钢管、t形横梁和沥青构成,宽约-米,能够承受420毫米炮弹的威力。堡垒侧面构筑了由混凝土建成的专门的火炮掩体,堡垒主要作战工事是混凝土胸墙,配置有步兵,在胸墙下面构筑有用于观察的混凝土掩蔽部,在要塞的后部为其它的卫戍部队构筑专门掩体。要塞所有的部分都修筑了地下通道,还修建有沟渠,主要用于抵御暴风雨。
蔡锷等人已经派人通过热气球拍得无数照片,得出了许多结论,想要攻克海参崴要塞,的确应该咬咬牙吃,忍住大量的牺牲。
建设者们并没有完全照搬传统的要塞构筑理论,而在要塞的构造上充分考虑到了特殊的山地地形特点,并在较宽阔地区构筑了防弹掩体,用来对付敌炮兵的“精确”火力打击。4号堡垒外形上类似“维利奇科要塞”的“吊秋千”结构,1号和5号堡垒的外形结构与之差别很大,6号、7号堡垒在外形结构上具有独创性,2号、3号和俄罗斯岛屿的新堡垒9、10、11和12号的防火设备采用了新设计。这些堡垒不仅在俄罗斯防御工事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曾占有一席之地。
要塞的施工由大约有6一万多名劳工承担,他们的主要工作有:在岩石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