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的航运集团
  \请到 www,69zw,com 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的航运集团

  朱志尧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创业型人才,严谨的同时带些耿直的经商风格,他对于突然之间冒出来的李安生有些怀疑,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好的事情找上门来。

  就像李安生所说的,两张三千吨排水量海轮的订单,足够让求新机器厂真正的能改名为求新造船厂,对于企业的展极为重要。

  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啊,他咬紧牙关向洋人的银行贷款,正是为了想要让工厂进一步扩张,脱离过去的作坊式或者是xiao工场拼凑型经营。

  有了这份订单,求新机器厂能够一跃而为上海滩屈指可数的华人工厂。

  他的眼睛中透出热切,但是理智告诉他,要谨慎,天上不会掉馅饼。

  李安生让洪老六将他的官文告身等拿出来,摊在了朱志尧的办公桌上,微笑不语。

  朱志尧哪里见过这个,颤抖着双手,打开了那轴告身,晕黄的颜色透着沉重,质地一看便是上等货,官印清晰,制作精良,再看上头的诰命,那晃眼的皇家口气,卿命江苏巡抚,从一等品阶赠双眼hua翎,加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南制造局总办。

  再看那官印,入手沉重,也是有些年代的了,的确是制式官印,属于上品,跟江苏巡抚这名头极为相符。

  朱志尧无心再去品鉴这告身官印的真假,他的眼睛只为那几个字专注,江南制造局总办。

  照道理,这江南制造局总办是上海道台,也就是苏松太道道台兼任的,就连江苏布政使兼这个总办也是高配,为何由一个巡抚来兼任。

  难道,朝廷有意大力整治江南制造局?

  江南制造局的确沉沦不起,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在造船上头,却是出了些成绩,经过几十年的风雨飘摇,终于还是在江南制造局实现了军舰的自造。

  朱志尧是内行人,知道这份成绩已经相当不易,当年李鸿章开始就力主造不如买,后来则是尽数外购洋炮洋舰,数十年未有寸进,反而将所有造舰上的人才与技术埋没掉,毁了整个中国的造舰工业。

  几年前江南船坞从江南制造局中半独立出来,实在是神来之笔,摆脱了江南制造局的桎梏,果然出了成绩。

  江南制造局最初是向上海租界的美国公司旗记铁厂购买机械厂房和船坞而成立,将原本苏州洋炮局和由容闳向美国买的机器设备抵达一起并入而成。

  到光绪三十一年(19o5年),制造局造船的部门独立,称作江南船坞,李安生所兼任的江南制造局总办必定还主管这个江南船坞。

  只是,李安生这个总办为何还要来他的求新机器厂订造海轮呢?这份订单给江南船坞不是更好?为他自己添加政绩。

  江南船坞虽然在造船的成本上比求新机器厂略高,但是人家是官办的,自然有订单送上门来,真要竞争起来求新机器厂还真争不过江南船坞。

  更何况,求新机器厂从来就没有造过三千吨海轮,顶多就是刚满千吨的xiao轮船。

  朱志尧思量再三,还是摇头道:“李抚台,这单子我接不了。不说从未造过三千吨海轮,本身也没这个条件。我要是强接了这单子,江南船坞如何?”

  他其实想想办法,还是能够在硬件上满足制造三千吨海轮的条件的,船坞也只要略微整修改造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