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求新机器厂
怕求新造船厂的利润十倍都不止。
要知道,江南制造局从这两年开始,在造船上才有所成就。
过去江南制造局所造船的速度不快,整体生产成本及耗燃料都高,结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国购买(自造一艘船的钱大约可以向英国买两艘船)。
其实制造局军备生产成本的高涨,可归因于几个方面:一、所有的生产原料几乎都靠进口。二、人员薪水偏高。三、申购物资浮滥。四、人员人数过于浮滥:除了外国顾问日渐增加,中国官员、职员有不少人是利用关系进入,坐领干薪。
求新机器厂要是能够收购江南制造局,说不定能够将江南制造局发扬光大。
不过这只能暂时想想,几乎不能实现。
一家xiǎo工厂要收购官方国有企业,而且是超大型企业,谈何容易。
“朱老板,不知可能造排水量两三千吨的海船货轮?要是能造,我在你这里下两艘订单如何?”
李安生的一句话石破天惊,让朱志尧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几乎以为是自己的耳朵有问题,听错了。
三千吨的海轮一艘国际市场上价格在50万两银子左右,虽然求新机器厂的成本较高,但只要能买到廉价钢材,还是还能有几万两银子赚的,更何况还是两艘。
这十余万两银子的利润能够直接将造船规模扩大两倍,要是订单能够源源不断,那么求新机器厂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良机。
李安生并不是虚言,而是他的确想要购买货轮,跑跑近海,将江苏与东北的海运跑起来,有些生意还是可以做的。
哪怕是买了不赚钱,李安生也是情愿的。
不说朱志尧人品不错,光说这两艘货轮的订单,能够对求新机器厂造成多么巨大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周围其他机器厂的连带作用,这百万两银子huā的就值,非常值。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仅是各种民族工业发展的良机,也是航运业发展的大好机会,别说是因为战争而导致的全世界航运热cháo以及造船热cháo,光是列强退出而中国自己能掌控的份额就很可观,甚至对日本的工业也能造成打击。
xiǎo日本趁着列强退出中国的良机,各种发展,各种强大,要是不予以压制,将来很难对付。
眼下未雨绸缪,为中国多上几家造船厂,多上几家机械厂,将来说不定功德无量。
朱志尧的眼睛里全是xiǎo星星,许久才定下神来,沉默盘算了片刻,说道:“两三千吨的海轮还是能造的,但只能一艘先开工,另一艘晚上些时日。”
“不妨,不妨。”
“真要造的话,合同中不妨定明,预付款必须要一半以上。还请原谅,我厂规模较xiǎo,资本薄弱,更何况还欠着洋人的贷款。”
李安生很是佩服这家伙的算计,一艘先开工,一艘晚开工,凭借两艘船先后拨付的预付款,能够不用多少成本就先造好一条船,然后用第一条船的尾款来继续建造第二艘船,厉害,高,牛bi。
“理所当然,理当如此。洋人的贷款,可以先从预付款中扣除。另外,我也可以代为联系洋商,提供最为价廉物美的钢材,如何?”
朱志尧简直喜出望外,但是又很快冷静了下来,对方条件这么宽松,甚至可以说是在帮忙,到底是为何?
难道是骗子?可说是骗子,又不�
要知道,江南制造局从这两年开始,在造船上才有所成就。
过去江南制造局所造船的速度不快,整体生产成本及耗燃料都高,结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国购买(自造一艘船的钱大约可以向英国买两艘船)。
其实制造局军备生产成本的高涨,可归因于几个方面:一、所有的生产原料几乎都靠进口。二、人员薪水偏高。三、申购物资浮滥。四、人员人数过于浮滥:除了外国顾问日渐增加,中国官员、职员有不少人是利用关系进入,坐领干薪。
求新机器厂要是能够收购江南制造局,说不定能够将江南制造局发扬光大。
不过这只能暂时想想,几乎不能实现。
一家xiǎo工厂要收购官方国有企业,而且是超大型企业,谈何容易。
“朱老板,不知可能造排水量两三千吨的海船货轮?要是能造,我在你这里下两艘订单如何?”
李安生的一句话石破天惊,让朱志尧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几乎以为是自己的耳朵有问题,听错了。
三千吨的海轮一艘国际市场上价格在50万两银子左右,虽然求新机器厂的成本较高,但只要能买到廉价钢材,还是还能有几万两银子赚的,更何况还是两艘。
这十余万两银子的利润能够直接将造船规模扩大两倍,要是订单能够源源不断,那么求新机器厂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良机。
李安生并不是虚言,而是他的确想要购买货轮,跑跑近海,将江苏与东北的海运跑起来,有些生意还是可以做的。
哪怕是买了不赚钱,李安生也是情愿的。
不说朱志尧人品不错,光说这两艘货轮的订单,能够对求新机器厂造成多么巨大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周围其他机器厂的连带作用,这百万两银子huā的就值,非常值。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仅是各种民族工业发展的良机,也是航运业发展的大好机会,别说是因为战争而导致的全世界航运热cháo以及造船热cháo,光是列强退出而中国自己能掌控的份额就很可观,甚至对日本的工业也能造成打击。
xiǎo日本趁着列强退出中国的良机,各种发展,各种强大,要是不予以压制,将来很难对付。
眼下未雨绸缪,为中国多上几家造船厂,多上几家机械厂,将来说不定功德无量。
朱志尧的眼睛里全是xiǎo星星,许久才定下神来,沉默盘算了片刻,说道:“两三千吨的海轮还是能造的,但只能一艘先开工,另一艘晚上些时日。”
“不妨,不妨。”
“真要造的话,合同中不妨定明,预付款必须要一半以上。还请原谅,我厂规模较xiǎo,资本薄弱,更何况还欠着洋人的贷款。”
李安生很是佩服这家伙的算计,一艘先开工,一艘晚开工,凭借两艘船先后拨付的预付款,能够不用多少成本就先造好一条船,然后用第一条船的尾款来继续建造第二艘船,厉害,高,牛bi。
“理所当然,理当如此。洋人的贷款,可以先从预付款中扣除。另外,我也可以代为联系洋商,提供最为价廉物美的钢材,如何?”
朱志尧简直喜出望外,但是又很快冷静了下来,对方条件这么宽松,甚至可以说是在帮忙,到底是为何?
难道是骗子?可说是骗子,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