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商引资有奇招
��势很不妙啊。”

  周学熙今年连升两级,直隶按察使,更是卓有成效的大商人,连袁世凯都在刻意的拉拢。

  他所说的不妙,其实是从京城来的几家大买办与大地主联合起来,准备阻击这次竞标。

  这些人背后站着权贵与大官僚集团,更有洋人撑腰,都是些真正的大佬,其更有钱家与金家这样的巨头。

  钱家这次来的是钱广闻,老奸巨猾的大买办,而金家这次更是来了二号人物,家主亲弟金万成。

  他们公然分配竞标入围指标,随意指派,许多有志于竞标的实业家都敢怒不敢言,毕竟得罪了这些人,即便竞标成功,他们也有办法使坏,人家背后可是有实力的。

  周学熙自然也得到了照顾,分得了一个名额,可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向李安生透露消息。

  不是为了别的,只为了李安生这次邀请他北上的原因,启新洋灰厂。

  双方还没有合作过,也不知道对方的脾性,但李安生郑重其事的邀请他来,明言要在水泥与煤矿上进行合作。

  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离不开钢铁与水泥,李安生有着大把的专利技术已经让李吉祥到美国去申请,并且应用到实际来。

  与周学熙合作,将国的水泥工业迅展起来,从小打小闹的技术革新,再到质的飞跃,比如预分解窑新型干法之类。

  光是那数百项小的水泥生产专利技术,就足够国的水泥工业迅崛起。

  “这些便是一些新的技术,为了尽快让它们得到应用,我想与周先生合作,让启新洋灰厂分出一批工人与技术人员来,帮助黑龙江兴办洋灰(水泥)厂,确定这些新技术确实对水泥生产大有裨益,双方可以合股,您看如何?”

  走在墨尔根的水泥工厂,周学熙有些目瞪口呆,与其说是个工厂,倒不如说是大型实验场所。

  看着李安生递过来的许多实验数据,他再次的被震撼了。

  他是个内行人,虽然还看不到水泥产量与质量的大幅飞跃,可有些东西还是能看得出端倪的。

  “那是什么?”周学熙惊讶的看着远处河边的一艘小船。

  天哪,这是什么船啊。

  “水泥船。”李安生笑着回答,似乎成竹在胸。

  “水泥船?”周学熙呢喃着重复了一遍,小心的上前查看。

  “钢丝水泥船,我跟比利时洋行买了几台拉丝机,正好能拉钢丝用在这船上,这种水泥船船壳薄,自重轻,容易成型,且因配筋分散,具有较大的抗裂性和延伸性,用来造农船、渔船和运输船舶还是不错的。当然钢筋水泥船也不错,我准备建几艘趸船试试,要真能成,那松花江上还不是我们的天下?只要买上一艘轮拖,后面拖着一大串的水泥趸船,这就是一个船队。”

  周学熙敏锐的抓住了水泥船的特点,造价低廉,材料容易获得,而且据他看来建造设备和施工工艺简单,将来维修保养费用低,准入门槛也很低。

  就像李安生说的,只要买个轮拖,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起一支船队,不需要太大的资本,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将来松花江上的确能被大清的船队所占领,只要几年的功夫。

  光是这准入的门槛之地,以及工期之短,效率之高,就能诱惑大批的富商投资到内河航运来,从松花江到黑龙江,以及南面的辽河等水域。

  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