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蓬勃发展
�道:“这个没有任何的问题,李书记,这件事我回头就跟胡支书商量一下!”

  李天舒从小本子中拿出一个电话号码道:“这个是金陵那边的电话,扩大规模最主要的就是机器,你打这个电话,就说是我订货的就行了!到时候让他们送过来就好!”

  大龙喜出望外的拿着电话号码,然后喜滋滋的走了出去。大龙现在当上这个厂长十分的得心应手,现在大龙在大湾村的地位可以说仅次于胡大海,甚至是下一任村支书的有力竞争者。

  大龙的成功,实际上就是李天舒的成功,大龙心中怎么能不明白呢?要是李天舒没有来之前,大龙也就是一个无业游民的角色,不过是有些小聪明而已。但是没有遇到伯乐,这一切都是空谈。

  大龙带着喜悦的心情离开之后,李天舒却陷入了思考当中,产业链的确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现在面临的机遇可不是这一星半点,如果现在李天舒是一县之长的话,恐怕他拉的格局会更加的庞大,只可惜路要慢慢走。

  又是三个月之后,大湾豆制品厂的生产规模比之原先已经扩大了三倍有余。现在一天的产量达到了一万斤!这个数字相当的惊人了,如果不是靠着大量的机器支撑的话,根本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销售、运输、供货等渠道已经逐步的形成规模,虽然中央没有明确的指令,但是该发展的还是要发展。县委县政府对于这样的乡办企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三个月中,李天舒带领着林海乡四套班子逐步的开始让群众有信心起来了。大湾村的成功,让所有的村子羡慕不已,现在大湾村吃肉,其他村子焉能没有什么想法?

  在全乡的扩大会议上,很多的村支书们都主动的跑到了李天舒这边,希望李书记能够让贫穷落后的某某村子改变现在的格局。

  李天舒看着他们积极的姿态也是欣慰不已。养猪是李天舒一早就想好了的,李天舒去县里面,跟原来林海乡乡长现在的林业局局长毛建行商量了一下之后,毛建行毅然的派出了一个十多人组成的技术小组,奔赴各个村子驻点。

  养猪是一门技术活,猪场规划建设,设备购买,引种,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环境控制,销售渠道这些都是需要弄明白的事情。这些李天舒都是经过大量的工作之后,才有了现在的成绩。

  林海乡剩下的村子之中,有三分之二的村子建成了养猪场。剩下的村子中,有两个村子专门建立了饲料厂,还有一些村子建立了家禽养殖场。

  反正现在的林海乡,除了少数几个村子之外,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养殖,有集中规模的村办养殖,村民参与入股。有自己家里的养殖,一家养三四头的有,五六头的有,十来头的也有。

  李天舒知道,现在的这种情况下,前期投入是大了一些,但是好在村民们在看到大湾村的成功之后,很多都是把家里的闲钱都凑出来,开始养殖了。

  因为每个村子都配备了技术员,而且在与技术员的交流过程中,村民们也能够有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异常的好办了。

  林海乡整个都在蓬勃的发展之中,大家都盼望着秋后丰收的那种喜悦之情。

  林海乡的所有干部,几乎都快变成了业务员一般,不断的联系着各个地方,看看有没有需要生猪的。庞大的数量,也让接到电话的那些商人们,闻到了一些味道。

  目前粤东等地已经进入了改革的前沿,那里的猪肉需求量异常的庞大。粤东的人在这个时期,算是华夏最为有钱的一批人了。另外一个地方就是沪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