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论政
��,宋教仁带孙武出席,双方客套一番很快计入正题。

  宋教仁道:“总司令,当务之急是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实在不宜节外生枝,不如尽快谈判?”

  王猛笑道:“这不可能。这一战不把英法日彻底打痛,是绝对不会轻易和谈的。对此宋先生不必劝,如果宋先生是为此而来,只怕要失望了。”

  宋教仁苦笑道:“重庆码头那一幕让我明白,总司令是决心和英法彻底决裂。且不说这个,宋某斗胆请问总司令,对国内政局有和看法?”

  王猛沉吟半响道:“袁世凯最强。”

  宋教仁点头道:“没错。所以我们希望和西南联合压制北洋,共建共和。”

  王猛道:“送先生真以为共和能在我国实行?”

  宋教仁脸色严肃地道:“美国就是个最佳的典范,难道总司令不这么认为?”

  王猛摇头道:“联邦共和制是很好,但是不适合我国。我国的传统是胜者为王,这么做指挥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反而导致长期内战,群雄逐鹿。而且我国人民的教育水平也没达到这个程度,有几个人能明白共和的含义?”

  对于王猛这种巨头的话,宋教仁不得不重视。思索半响道:“那么以总司令的意思是君主立宪制?”

  王猛道:“没错。不过立宪分两步走。初期仿效德国,集权中央,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发展工业,使国家迅速强大起来,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废除不平等条约。第二步,经过二三十年时间,工业、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转为英国式虚君立宪制模式,采用民主选举首相责任制。”

  宋教仁摇头道:“几千年来,我国君权至上,又有几人能甘心放弃权势?总司令就不担心回到历史老路上去?”

  王猛淡淡地道:“民主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逆历史潮流者,都将被历史所埋葬,这是毋庸置疑的。”

  孙武突然插嘴道:“那总司令是支持孙先生做皇帝了?”

  王猛轻蔑的看了孙武一眼道:“孙先生是坚定的革命者,对此我毫不怀疑。但在我看来,志大才疏,连远交近攻的道理都不知道,对国际局势判断能力不足,实在不足以领导中国在如此艰险的恶劣环境下走向复兴。”

  宋教仁道:“总司令的意思是您做皇帝才是最适合的?”

  王猛摇头道:“不,就目前而言,袁世凯是最适合的。”

  宋教仁肃然道:“愿闻其详。”

  王猛道:“袁世凯雄才大略,实力雄厚,而且有丰富的执政经验,有能力周旋于列强之间。更重要的是,他老了,袁氏后续无人,其后辈并无惊才绝艳之辈,难保皇权独裁。北洋虽强,却也未必能一手遮天,通过谈判,保他一个皇室荣耀,相信袁世凯会妥协。如此有利于过度到首相责任制,逐步走向民主。”

  孙武怒道:“荒谬。这岂不是将革命成果拱手相让?”

  王猛冷笑道:“那你想如何?让你孙武来做皇帝?。”

  在北京。

  袁世凯在书房中看着手中的情报,脸上露出沉思之色。台下秘事处的主任唐宽额头冒着冷汗,在袁世凯面前,他总感觉到沉重的压力。

  袁世凯将情报递给身边的杨度和杨士琦道:“你们看看。”许久沉声对唐宽道:“你确定这份情报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