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策反
��因此,梁氏肯定不会同意开城投降,为了保密起见,自然要将其排除在外。
众人齐聚于姜氏的宅中。姜氏的家主姜宜,乃是汉阳郡的功曹掾,在众人当中,地位最高,而且姜氏在冀县城中置有宅院,里外都是自家的心腹,不必担心机密外泄。
会面之后,众人都出奇的沉默着,毕竟,开门投降,这可是反叛之罪,谁若先开口了,便是首倡者,日后,说不定就会被大家推出来做替罪羊。
最终,还是赵氏的家主赵俨先开口了:“诸位,既然都来了,就别藏着掖着了,降与不降,一句话的事情,用得着如此为难吗?”
杨氏的家主杨荣轻声一笑,道:“那以赵君之见,我们是该降呢,还是不降?”
“嘿嘿,这不是废话吗?不降的话,大家各自回去睡觉,听天由命便是,大半夜的,凑在姜功曹家中干嘛?”赵俨当然不会当出头鸟,抢先说出“投降”之类的话来,不过,他话里的意思,却是再清楚不过了。
众人全都望向了姜宜。姜宜轻咳一声,道:“老夫忝为功曹,本该上报朝廷,下安黎民。如今,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叛贼荼毒乡亲,实在是惭愧啊惭愧!”
说到这里,姜宜话音一转,道:“只不过,如今朝廷用人不当,先是左昌这个贪婪小人,后来又是董卓这个虎狼之辈,致使凉州祸乱不息,生灵涂炭,不知道何时才是安宁之日!如今,张车骑顿兵临泾,迟迟不肯发兵救援汉阳,我辈恐怕只有自救一途了。”
众人闻言,眼前一亮,纷纷出言附和。
“昔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只为复兴越国,而今,我辈屈身事贼,也不过是为了保境安民,避免乡亲父老徒受苦难而已。”姜宜悠然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众人哪还不明白姜宜的意思?杨荣当即说道:“既如此,那我们就得速速派人出城,与韩约商议此事。”
“此事就包在老夫身上罢,老夫身为功曹,行事比你们要方便。不过,你们回去之后,要提前联系自家的部曲,让他们做好准备。”姜宜道。
众人纷纷应诺,然后分批离开了姜家,悄悄的回去做准备了。
客人走后,从内室出来了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向姜宜拱手道:“大人,难道我们真要出卖夏荡寇,反叛朝廷不成?”
“伯奕,若只是牵扯到我们姜氏一门,就算是拼着弃了城外的产业,我也绝不会与这伙叛贼妥协。可是,如今城中数十家的产业,都攥在叛贼的手里,就算我不出头,也会有人偷偷与叛贼联系的,冀县早晚保不住啊。与其如此,还不如早早答允了韩约的条件,这样一来,既能保全家业,又能使百姓免于兵灾,也算是两全之策吧!”姜宜答道。
这名青年,正是姜宜之子姜叙,听了父亲的话,姜叙还是有些放心不下,问道:“大人,如今张车骑的大军,就在邻郡,不日可至,此时降了叛贼,等朝廷的大军来了,那可就……”
“哼,张伯慎不过是个书生罢了,哪里懂得用兵!似他那般瞻前顾后,步步为营,只怕到了明年,他都还出不了安定!”姜宜轻蔑的说道。
姜家久居边地,世仕州郡,经历过不少战阵,族中的子弟,也大多精通兵法武艺,虽不如陇西李氏那么出名,但也足以称得上是将门世家。历史上,汉阳(天水)姜氏就曾出过一位名将,那就是姜维姜伯约。因此,姜宜自然有资本瞧不起张温。
“再说了,冀县陷落,自有夏荡寇与张太守承担责任,与我等何干?至于献城一事,大家都有份参与,又有谁敢出�
众人齐聚于姜氏的宅中。姜氏的家主姜宜,乃是汉阳郡的功曹掾,在众人当中,地位最高,而且姜氏在冀县城中置有宅院,里外都是自家的心腹,不必担心机密外泄。
会面之后,众人都出奇的沉默着,毕竟,开门投降,这可是反叛之罪,谁若先开口了,便是首倡者,日后,说不定就会被大家推出来做替罪羊。
最终,还是赵氏的家主赵俨先开口了:“诸位,既然都来了,就别藏着掖着了,降与不降,一句话的事情,用得着如此为难吗?”
杨氏的家主杨荣轻声一笑,道:“那以赵君之见,我们是该降呢,还是不降?”
“嘿嘿,这不是废话吗?不降的话,大家各自回去睡觉,听天由命便是,大半夜的,凑在姜功曹家中干嘛?”赵俨当然不会当出头鸟,抢先说出“投降”之类的话来,不过,他话里的意思,却是再清楚不过了。
众人全都望向了姜宜。姜宜轻咳一声,道:“老夫忝为功曹,本该上报朝廷,下安黎民。如今,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叛贼荼毒乡亲,实在是惭愧啊惭愧!”
说到这里,姜宜话音一转,道:“只不过,如今朝廷用人不当,先是左昌这个贪婪小人,后来又是董卓这个虎狼之辈,致使凉州祸乱不息,生灵涂炭,不知道何时才是安宁之日!如今,张车骑顿兵临泾,迟迟不肯发兵救援汉阳,我辈恐怕只有自救一途了。”
众人闻言,眼前一亮,纷纷出言附和。
“昔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只为复兴越国,而今,我辈屈身事贼,也不过是为了保境安民,避免乡亲父老徒受苦难而已。”姜宜悠然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众人哪还不明白姜宜的意思?杨荣当即说道:“既如此,那我们就得速速派人出城,与韩约商议此事。”
“此事就包在老夫身上罢,老夫身为功曹,行事比你们要方便。不过,你们回去之后,要提前联系自家的部曲,让他们做好准备。”姜宜道。
众人纷纷应诺,然后分批离开了姜家,悄悄的回去做准备了。
客人走后,从内室出来了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向姜宜拱手道:“大人,难道我们真要出卖夏荡寇,反叛朝廷不成?”
“伯奕,若只是牵扯到我们姜氏一门,就算是拼着弃了城外的产业,我也绝不会与这伙叛贼妥协。可是,如今城中数十家的产业,都攥在叛贼的手里,就算我不出头,也会有人偷偷与叛贼联系的,冀县早晚保不住啊。与其如此,还不如早早答允了韩约的条件,这样一来,既能保全家业,又能使百姓免于兵灾,也算是两全之策吧!”姜宜答道。
这名青年,正是姜宜之子姜叙,听了父亲的话,姜叙还是有些放心不下,问道:“大人,如今张车骑的大军,就在邻郡,不日可至,此时降了叛贼,等朝廷的大军来了,那可就……”
“哼,张伯慎不过是个书生罢了,哪里懂得用兵!似他那般瞻前顾后,步步为营,只怕到了明年,他都还出不了安定!”姜宜轻蔑的说道。
姜家久居边地,世仕州郡,经历过不少战阵,族中的子弟,也大多精通兵法武艺,虽不如陇西李氏那么出名,但也足以称得上是将门世家。历史上,汉阳(天水)姜氏就曾出过一位名将,那就是姜维姜伯约。因此,姜宜自然有资本瞧不起张温。
“再说了,冀县陷落,自有夏荡寇与张太守承担责任,与我等何干?至于献城一事,大家都有份参与,又有谁敢出�